据说,远古时候的人都住在山里或者河边。他们自己种田,吃自己地里产出来的粟或者米。他们还自己用树皮或者动物的皮做衣服,心情好的时候,用吃剩下的鱼骨头给自己做一副项链。古人对物质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贪婪,他们生活得很简洁。
但是,保不准某个爱美的女人喜欢上了某个女人脖子上的项链。于是她伸手想从人家脖子上摘下来。人家不肯,她就把自己脖子上的项链取下来,塞在人家的手里。人家摇了摇头说,NO,我不要这个,把你手里的漂亮的贝壳给我吧。女人只好把自己心爱的贝壳给了别人,而另外一个女人脖子上的项链就名正言顺地挂在了她的脖子上。
久而久之,很多女人开始用贝壳交换项链。那些交换的场所刚开始是不固定的。有的在田间,有的在山脚,有的在茅屋后面,后来,人们发现大多数交换都是在小河边那条尘土飞扬的马路上进行的。于是,更多的人来到河边。直到有一天,整个部族的人都在那里进行交换,于是,他们给那条小河边的马路起了新鲜而别致的名字:“市场”。
市场是个奇怪的地方。一件一件的货物从这里走到那里,到最后,各归其主,个就其位。因此,市场也是一个活跃的地方,在那里,交换的不是物品,而是欲望。一般来说,市场又是一个区域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因为人多,我们在形容一个市场的时候,总是会用到一个词:人声鼎沸。
颐和园万寿山的后山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所在。那里除了四大部洲的飘渺佛音之外,还有一条躲在山脚下的街,名为“苏州街”。苏州街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呢?是一条街,一个市场,一个秀场。
据说街上开着很多店铺,有的卖风筝,有的卖吃食,有的卖字画。但,做生意的都是太监,而买东西的,却是娘娘或者宫女。买的不会真的买,卖的也不会真的卖。而在这假做真时真亦假的交换过程中,娘娘们可以暂时抛却身边片刻的繁华,想象自己是那高墙之外,自由呼吸的寻常妇人。整个颐和园里,苏州街是唯一充满人间情趣的地方——德和园的戏唱得太好,好到无人企及,苏堤的桥太高,高成了皇家气象,高到娘娘的小脚迈不上去。只有苏州街是贴心的,嗅得到人间烟火的味道。
可见,即便高贵如娘娘,也舍不了那份逛街的凡俗乐趣。女人可以从远古时的一条项链买起,一直买到艳红的唇膏,买到几千块的高档衣裙,一直买,一直买,一直买。
不过,如果娘娘们如果活到现在,或许就不会劳神去逛什么苏州街了。
那个市场在网上。
这是一个流行网购的年代,店在网上,货在路上。网上也很热闹,小到的曲别针,大到家私房屋都可以在网上淘得到。每天,人们只要再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一个又一个市场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网上的市场真是多如牛毛,那些鼠标下隐藏的市场,就像是远古时小河边的马路一样,摆着各色的货物,也呈现着人们的各种欲望。网购是那样的便捷而且新鲜。女人们再也不必为了一条裙子跑遍半个城市,男人们也不必为了一本书而在庞大的图书城里翻遍所有的书架。网就是一个市场,那个市场在网上。而此时,商品和顾客之间只有剩下了两个点,一是仓库,二是快递员。
甚至有人说,再过许多年,所有的货物都会通过网络销售,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用货物。
是的,很好,很好,但是,好像又少了点什么。
忽然想起一个词:人声鼎沸。
也许,我们在欣喜网购便捷的同时,也在惋惜着我们丢失的那些和购物有关的乐趣。在购物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种生活现场的感觉,即便是和某人不经意的冲撞,即便是和售货员面红耳赤的讨价还价,都让我们身在凡尘。
城市城市,“市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没有人声鼎沸的市场的城市,只是一座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