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猫(7)
时间:2013-04-20 作者:周德东 点击:次
朱环的叫骂声很快把邻居们惊动了。 大家从屋里陆续走出来,站在她家院门口看热闹。 人越来越多。 一些孩子干脆爬到她家院墙上。 朱环双手叉腰,越骂心里越气,越骂嗓门越大。 她的叫骂是前后矛盾的。 前面她说她知道是谁偷的,后来又说:“你以为我抓不到你,你就没事了?老天爷长着眼呢!你一出门就让你垫车轮子……” 开始的时候,大家没听出来她到底丢了什么,过了好半天,终于知道她的戒指丢了。 没有人走上前劝慰。 只有她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院子中间,高声叫骂。 李庸低头走上前,拉她。 “快进屋去,丢不丢人啊!” 朱环一把把李庸推了个趔趄:“我又没偷东西,我丢什么人?” 李庸四下看了看,说:“你能把戒指骂回来吗?” 朱环陡然住口了。 她朝着围观的人扫视了一圈,突然说:“王八蛋,你听好了,今天晚上,我煮猫!” 说完,她转身进了屋。 我就是深城人。 我老家那一带有个风俗,哪家丢了东西,实在找不回来,最恶毒的办法就是煮猫。 什么是煮猫呢? 很简单,就是把活猫扔进沸腾的锅里煮了。 据说,偷了东西的人就会像那只猫一样难受。于是,露了馅。最后,只好把偷来的东西物归原主。 煮猫,毕竟太残忍了,我在老家长到十八岁,听过几个丢东西的女人扬言要煮猫,但是也仅仅是说说而已,不过是想吓一吓偷东西的人,能悄悄把赃物送回来。我没见过哪一家真把猫煮了。 可是,朱环却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这天晚上,她真的烧了一大锅热水。 她要煮猫了。 有的小孩悄悄地溜到朱环家门外,从门缝看到了那热气腾腾的杀气,还有沸水翻滚的声响。 他们惊惶地跑回家,分别向父母报告了这个消息。 邻居们都安静下来。 大人把小孩子都关在了家里,不许他们再出去。 正在吃饭的停止了咀嚼,正在做饭的灭了锅灶。大家都打开窗子,竖起耳朵听动静。 空气突然凝重起来,每个人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怖。 怕什么? 我小时候,听说有人要煮猫也很恐惧。 我曾经仔细分析过我怕什么: 第一, 我怕一只活蹦乱跳的猫被扔进沸水里。 那种痛苦是无法想象的。 第二,我怕真的有人像那只猫一样惨叫起来,在地上打滚。 他的感受先不说,只要有人中了这种诅咒,就说明这个世界突然有了另一层深意。也就是说,冥冥中有个东西在操纵这一切。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这个东西就已经在半空中悬挂。可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我们正在它晃晃悠悠的脚丫子下踢毽子。 第三,我怕出现什么偏差,那个诅咒突然落在我的头上……
时间缓慢地朝前走着,如履薄冰,生怕一下撞到那一时刻上。
煮 猫 说明这些人心里没鬼。 只有一个人没出来。 这个人是黄太。 朱环一直觉得最可疑的人就是他。 黄太住在朱环家东面,和她家只隔一道齐胸高的院墙。 他对朱环和李庸的情况太了解了。朱环什么时间上班,什么时间下班。李庸几点钟回家补觉…… 李庸看着朱环恶狠狠地烧水,知道事情已经无法劝阻。他也有点害怕了,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谁都猜得出,偷戒指的人肯定就是东邻西舍中的一个。他知道朱环家最值钱的就是这枚戒指,知道它放在哪里。趁朱环去上班,李庸在睡觉,他假装来串门,见李庸没有醒,就下了手…… 陌生人不敢大白天冒昧闯进来。 现在,这个人就躲在石头胡同的某间屋子里,忐忑不安地等待。一会儿,煮猫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撕心裂肺,原形毕露…… 李庸希望这个迷信说法应验,又害怕这个迷信说法应验。 另外,他也害怕看见那只猫被扔进翻滚的热水中。 那是个生灵啊。 朱环终于走向了家里的那只黑猫。 她的神态有点歇斯底里,好像这只猫就是小偷一样。 李庸看着她,突然感到这个和他在一起生活了快五年的女人有点陌生。 那只猫懒洋洋地蜷在床上,乖顺地看着朱环。它以为女主人又过来抚摩它了。 朱环一下就把它抓起来,可能用力太大,猫尖叫了一声。 朱环用胳膊紧紧夹着猫,走向了锅。 锅里的水上下翻滚,还“吱吱啦啦”地响着。 也许是那扑面的热气引起了猫的警觉,它一下就变得惊恐起来,一边“喵喵”地叫,一边抓挠女主人的胳膊,想跳下地。 这时候,天已经有点黑了。 相邻的几户人家没有一点声音,李庸知道,他们都在屏息聆听。李庸也没有真正经历过这种事,他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惨烈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朱环死死抓住猫,猛地把它扔进那口锅中…… 李庸狠狠闭上了眼。 他听到一声小孩似的嚎叫。 他像被雷劈了一样,猛烈地抖了一下。 接着,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脚面上闪电般地射了过去。 朱环把猫扔进锅里之后,转身拿锅盖,想把猫盖住,可是,猫在热水中翻滚了一下,竟然猛地弹出来,惨叫着冲出房门…… 外面突然乱起来。 朱环跑出去,李庸也紧跟着跑了出去。 他们看见邻居们都朝蒋柒家跑。 这时候,他们注意到蒋柒家传出了悲惨的嚎叫声。 两个人都傻了。 蒋柒家住在朱环家西面,中间同样隔一道齐胸高的院墙。 她丈夫是个军官,排长,两个人常年两地分居。 蒋柒原来在一家洗涤用品厂上班,后来下岗了。她就在街上开了个发廊,门面很小,赚不了多少钱。 她有一个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因为她经常在发廊忙活,那孩子由她母亲带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