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召唤入世”的天才
时间:2023-06-08 作者:黑丰 点击:次
2015中国年度散文(全文在线阅读) > 一位被“召唤入世”的天才 黑丰 一件伟大的作品,它的“内路”应该是无限的,不可仿制的,或者说任何仿本都是无法企及的。因为它太高,因为它太深。这种高深不是凡俗意义上的“吓人”,吓你一跳(其实吓你一跳的是“魔鬼”)。慈悲的天使是不会吓你一跳的,神品或天造的东西都不会吓你一跳,它有无限的地平线、无限的纯蓝、无限的丰盈、无限的天籁与福音、无限的容阔,可以容纳你,慈化你,宠幸你,让你受用无穷(反复受恩)或无法不动容,此刻你还感到“吓人”或惧怕吗?你还担心“空”或“空落”吗?这里有无限的空间,无法企及的穹隆供你升腾,你还不觉得这是一种福祉吗? 一项伟大的工程,仅凭个人的才智是无法完成的,必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临幸和参与,方得以实现。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体内,所蕴藏的和集结的巨大能量,并不足以证明他就一定能创造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作品,但“一旦这一堆物质中的紧张状态超过了极限,那么最偶然的刺激都足以将‘天才’,将‘业绩’,将伟大的命运召唤入世”(尼采)。“偶然”也是必然。这里的“偶然的刺激”正是一只必然的手的临在,是它擦燃了你体内聚集的“这一堆(核)物质”。点醒了你,犹画龙点“睛”。一个时代的“天才”和一个天才的“业绩”才得以被“召唤入世”,才得以被纳入一种“伟大的命运”。舍此,谁也不敢妄言“伟大”。 莫扎特就是这样一位被“召唤入世”的天才。他的音乐近乎天造,作品(无论早期、晚期)似乎一开始就“以其超越时间的形式击中和拨动了音乐的此一原初本音”,美轮美奂。他的一生以及他的音乐似乎是先验慈悲的上帝的一个奇迹的显现。他的“丰富多彩的作品与短促而动荡的一生蕴含着一个解不开的算式”,简直就是一个谜。 第一,凡听过莫扎特音乐的人,都会从中听到整个18世纪的音乐。 就像音乐之父,他的音乐包罗万象。即使说他诞生了贝多芬(事实上贝多芬曾师从莫扎特。1787年4月,16岁的贝多芬从波恩辗转来到维也纳,造访并师从莫扎特,但两周后,因母亲重病被叫回;1792年贝多芬再次来到维也纳,学习莫扎特。正如他的赞助人瓦尔特施坦恩伯爵在他的留念册的题词,贝多芬“从海顿的手里接来莫扎特的精神”)和舒伯特、诞生了他的音乐父辈巴赫也无妨(莫扎特曾系统地学习过巴赫,先学,再模仿、改编,最后重新评价,直到建立起自己个人风格,视音乐为他独有的本己之物而发声)。布拉格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莫扎特最初几位传记作者之一的尼姆切克先生,在莫扎特去世7年后曾对他作过尚属审慎的评价:“谁一旦对莫扎特的音乐产生了兴趣,就很难再从其他人的音乐中得到满足。”歌德的音乐顾问策尔特的赞叹更绝:“莫扎特之后,怕是再也没有人会作曲、死亡或者得到安息了。”其音乐魅力可见一斑。最富于音乐感的德国作家希尔德斯海默对莫扎特这一奇特个案,曾引用了卡尔·巴特的那个著名推断,他(巴特)无法十分肯定“天使们赞美上帝时是否演奏巴赫的作品”,但他(巴特)敢肯定,“倘若他们私下聚在一起,将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可爱的上帝在这时也会特别愿意倾听”。巴特表示,有朝一日他升上天堂,他将“首先去见莫扎特,然后再打听奥古斯丁、托巴斯、路德、加尔文、施莱尔马赫的所在”。一直稳健持重的歌德也称其音乐是高不可攀的“奇迹”,比歌德稍逊的无数知名人士在评价莫扎特音乐时也总是用“绝无仅有的”“无可比拟的”“至善至美的”等辞藻来称赞。 莫扎特几乎没读什么书。对他那个时代丰富的自然和历史科学,甚至对艺术(音乐除外),如古典文学,根本不感兴趣。他有歌德的诗集,但与歌德的关系只具体表现在为《紫罗兰之歌》谱曲……他甚至根本不知道同时代一位名叫康德的人的存在。他似乎对周围的世界和发生一切茫然无知。事实上,他毕生所直接关注的(除了他变化不定的人事和职业关系)似乎只与音乐的东西有关。但却从他的音乐来看,却无所不知,“至少像歌德那样博学,尽管他没有歌德那双全面观察自然、历史和艺术的眼睛;毫无疑问,他胜过历代千千万万比他读书更多的,即通常说的‘更有学养的’、更有兴趣的通世事知人情者”(卡尔·巴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