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南社的倒影(2)
时间:2023-06-08 作者:李贯通 点击:次
沿着小巷走往深处,才发现小巷是纵横交错的,折拐处全是90度的角。有高低起伏的石阶,没有倾斜,没有蜿蜒。这种方正的格局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每一条小巷都有几座民居。与巷子高高的青灰砖墙相衬,每一座民居的大门都极为醒目、精美。门框是红石砌成,石上雕有各种香花芳草。大门上方多有门楼,上面的木雕美轮美奂,内容为诸如“桃园结义”、“老莱娱亲”之类礼义忠孝的故事。大门的一侧,也有人家在墙上修一个小龛,陈香袅袅,供奉着土地爷的塑像。观瞻了几户,才知道这里的民宅和“家庙”其实是二位一体的。祭拜祖先可以去祠堂,也可在自己家中。家家户户的堂屋正墙的中央,都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每逢祖上的诞辰忌日,必定要在家中举行祭祀。南社的家祀之风,沿袭至今。家庙合一,这种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景观,值得今人深思与歌咏。 看民居,看祠堂,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那些大门、廊柱上的对联: 三春柏叶行三爵, 五恼芙蓉发五枝。 小照自题个中难查这田地, 灵乩有赠孤影惟堪傍水云。 聚子姓一堂,为穆为昭万世羹墙如见, 祀祖宗百代,报功报德千秋俎豆生香。 …… 我留意过不少古城古镇的对联,南社村的对联,卓尔不群:辞章绚丽不失清新,趣味优雅不失野逸,意境高古不失天然。南社村,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渊源?在我带着崇敬和疑惑苦苦思索之际,又一副对联赫然入目:“乌衣世胄,玉树家风。”心头一个惊叫,即刻想起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社真的是谢氏的后嗣?走近这个宗祠,得到的是一个激动不已的答案。南社人的祖先,正是那个乐与王羲之沉醉山林、煮酒论道的东晋大政治家谢安!正是那个与其叔谢安运筹帷幄、以八万精锐大败百万秦军、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的谢玄!正是那个娶王羲之外孙女为妻、拨云揽月、傲吟山林、陶然忘机、连李白也心悦诚服地感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找到了根基,其余风流韵,随处可触可闻。祖先们仕途的辉煌和苦厄,隐居的苟安和被诛于市的惨烈,让谢家的后裔对天道和人生有了深刻的认知。借着躲避战乱,子孙们辗转迁徙,天才地发现了岭南的这块风水宝地。南社人于政治心有戚戚,又不甘颓靡偷生,代代晴耕雨读,文武兼修,一个小小的南社,在明清竟有数十人中了举人、进士。南社人憎恶战争,又能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惜马革裹尸。晚清谢遇奇,跟随左宗棠平叛新疆,战功卓著,被慈禧御封为建威将军,荣膺一品。南社人一边吟哦着“高斋日抱白云眠,竹籁松涛落枕边。赢得樟岗当屋角,虽贫不废买山钱”,一边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当今的南社村,已是年净收入2000万元、净资产三亿的富裕之村了。南社村的民居,虽然大多人去楼空,在任一间空房里,见不到蛛丝,找不见鼠粪。有几处断壁残垣,乱石峥嵘,草木萋萋,绝无衰败之气。南社村的巷墙、院墙,偶有斑驳脱落处,南社人没有修补,我猜想是不忍修补,让它们永葆本色。这与盛行的修旧如旧而弄得不伦不类相比,南社人的品位要高出许多。今日的南社村已经是著名旅游景点,南社人似乎并不乐意去宣传,他们看重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想外地那些声名日隆的古城古镇,游人密挤,商铺喧闹,乱象丛生,丑闻不断,让多少有识者痛心疾首!南社,没有一间客栈,没有一家餐馆,没有一声叫卖。在商品大潮面前,南社村宛如一个美丽端庄、智慧超人、静习女红的处子,谁能不为她的纤尘不染、一清至骨而悠悠赞叹呢? 倾慕与眷恋阻止不了别离。再次站在桥上,凝望池塘。此时的倒影更具魅力了。倒影里暗暗浮上浓郁的香味,那定是千年的书香,缕缕沁魂。倒影有了微妙的声音和镜像:有长者独坐幽篁,有壮者荷锄而去,有牧童横笛牛背,有几个手持线装书的人笑看曲水流觞;古琴的声音委婉幽澄,舞女们踏着平平仄仄的节律,且歌且吟,呼之欲出,刹那间满塘诗意氤氲,迷醉了天空。南社的倒影,刻录并上映着农耕文化、庙堂文化、士大夫文化的行走踪迹,它比岸上坚硬的建筑、比图书馆里的资料更真实更可亲。做一个南社村的村民吧,哪怕只是倒影里的一叶一草——我思忖着,我知道这想法是荒唐的,属于“穷奢极欲”。不过,我依旧为自己庆幸,我已把南社的倒影收藏于心底,那是暮年的最佳的皈依,是可以安葬我的精神家园。有了皈依的人是多么充实和幸福,以后的每一天都会如此这般诗意地栖居,都会感恩大自然的厚爱,感恩人生的充实艳丽,哪里还有什么遗憾和怨恨? 南社的倒影,但有日月,便会永恒。 原载2015年7月1日《齐鲁晚报》 (题目“皈依”报纸改成了“收藏”,现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