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漫步济南回民小区(2)



    我们在回民小区早餐后完成采购,都是吃的:牛羊肉、锅饼(做烩饼用)、饼丝(做炒饼用)、五香花生米、葵瓜子、青菜……必不可少烧饼和包子。回民小区满街都是随到随买的烧饼铺,儿子却必须排队买一家的烧饼,因为此家烤制烧饼不用液化气,而用无烟炭火。往往是喝甜沫前交钱预订,喝完取货。还要到某居民楼五楼买马蹄烧饼。这两家烧饼专业户每天都只做固定的数,卖完收摊,有再多的人想买也是“明天见”。店主曾说,钱够用就成,干什么那么劳累自己!至于包子,我们也固定在一家买,那里仅牛肉包子种类就六七种,也得排队。我对这家牛肉包子铺的评价是:仅次于我做的。这似乎是吹牛,其实已算很高评价。“***”期间我曾被造反派发配食堂劳动一年。我做包子饺子的水平不低,我当然比需要挣钱的商家更注重真材实料。

    小区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小区内却有低矮的平房、狭窄的小巷。在这里顶头遇到个姑娘,大眼睛,长睫毛,高鼻子,樱桃口,黄褐色鬈发,像从新疆过来的维吾尔族人,其实绝对是“本地户”。既有波斯“舶来”的面貌及生活习俗,又融合了华夏文化,这,大概就是济南回民小区常给人的印象。这样的“小区”已经成了一种“中国特色”。我的家乡青州有,如东关;北京也有,如牛街。这些地方其实都可以叫“穆斯林美食街”。

    漫步回民小区,路经南大寺,常令我抚今忆昔、思念中外。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担任益都县主管文教的副县长时,就主持修复青州元代清真寺。我曾当随从参加过开斋节活动。我印象中童年活动有一项是:按照母亲吩咐,手提一只吱吱叫的鸡,到寺里找“师傅”(阿訇)“奉真主口唤变成人类的食物”。“***”前父亲担任省民委和省伊协领导时,常到南大寺主持活动。那时我正读中文系,对宗教活动兴趣不大。“***”中南大寺受到严重破坏,碑刻、匾额、文物被毁,礼拜殿被改作工厂车间。父亲受机关造反派冲击,被发配烧锅炉。在非常岁月中,南大寺周边穆民从未参加这类“革命”,仍与父亲来往,仍然尊重他,信任他。他们知道“马主任”原是著名中医,有疑难大病,可以向他求救。父亲归真,南大寺教长给他念经,我参加了跪经;父亲的衣物按穆斯林习俗,“散”给了回民小区需要的穆民。

    南大寺是何时建的?已不可考。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迁至永长街现址。明代修了院墙,扩建了大殿,建起讲堂沐浴室等。现在的南大寺,门前有高大的过街影壁与街道隔开,是不是有意让宗教与现实生活保持一段距离?而距离往往产生神秘感,产生美感。南大寺中轴线上,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由外及里,一座比一座高,给人雄伟肃静深邃之感。正门门楼邦克楼中西合璧,下层是阿拉伯穹窿圆顶风格,上层是中国建筑风格。望月楼与礼拜大殿相望,楼上书“望月思真”四个篆体汉字,楼顶中心竖有穆斯林鲜明标志月牙。礼拜殿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殿里有很多珍贵文物,特别是高四米宽一米的六架硬木门扇,扇窗镂空,雕有《古兰经》,精美异常。宫殿般的礼拜殿前后殿屋顶连接。我曾多次带外国朋友到南大寺参观。教长介绍:礼拜殿的后殿无前墙,前殿无后墙,后殿为庑殿顶,前殿为歇山顶,抱厦连接前殿,这种两殿完美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少见。更有意思的是,后殿和前殿是明朝建筑,抱厦是清代建筑。这从礼拜殿外墙用砖可以判断:明代砌墙用大砖,清代用小砖。几百年间两代工匠众擎群举,最终定型现在的南大寺。有一次我带几位金发碧眼教授看南大寺,听到介绍礼拜殿“两代合成”,仰望15世纪就卓然存在的礼拜殿,从建国200年的超级大国来的“老外”感叹不已。当我带点儿炫耀领他们去看一箭之地花木葱茏的清真女寺,他们对淡绿穹顶、洁白瓷砖的礼拜殿叹为观止。几位戴头巾的女穆民神情安详,庄重地介绍如何沐浴如何做礼拜,还请外国朋友品尝油香(香油炸饼)。我最欣赏穆斯林民众的是: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地位高低,礼拜寺内不卑不亢、人人平等。

    除了济南南大寺,我对另外几处清真寺也印象深刻,比如西宁清真寺、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西宁清真寺。二十几年前我曾和好姐妹杨晖一起去拜访。韩教长领我们到礼拜殿上看,他颇难听清的西北口音介绍,给我留下两个难忘的细节:一个是“宝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清真寺礼拜殿顶都是月牙,这里却是藏族活佛送的三个宝瓶。穆斯林民众乐意让藏传佛教活佛与真主一起保佑大家。另一个是“大梁”。这座清真寺经过多次重修,有一次重修时,需要一条巨大横梁,找遍全省,最后在一家汉族祖坟上找到一棵长了几百年的树。范姓老人听说要用他祖坟上的树给清真寺做大梁,二话不说,捐赠!用时髦的话来说,西宁清真寺简直可以做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材了。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