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和文化归位(3)
时间:2023-06-02 作者:郭文斌 点击:次
可事实是,不少地方把娱乐当文化,把文化产业当文化,使文化严重狭隘化、低俗化、低能化了。这样的认识,让本该用于支持真正文化建设的项目资金大多投向娱乐,造成大量浪费。 真正的文化是核心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改造力、引导力、建设力、和谐力:让不孝敬的人变得孝敬,不尊师的人变得尊师,不爱惜资源的人变得爱惜,不爱国的人变得爱国,不敬业的人变得敬业,不诚信的人变得诚信,不友善的人变得友善,低趣味的人变得高雅。一句话,让高耗能生命变成高能量生命。它应该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优秀的西方文化的中国化。 《乐记》有言:“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只有正念才能生正气,才能产生正能量。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能量,我认为首先要扶正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一如礼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关键是要“同听之”,“同”生团结,团结生力量。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应该成为社会主旋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这个“同”,否则,就会产生“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学校在教,家庭在消解,政府在倡导,社会在消解,结果只能是零。这也就是古人讲“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的原因,因为“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艺术如此,文学如此,传媒更是如此,包括官风民意、社会舆论。为此,国家在让传统文化全面进入社会各个层面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净化大阅读环境、视听环境、传播环境,让“安”和“乐”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配乐”。 文化最终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一定意义上,它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只有如此,文化才能成为永恒生命力。因此,要让文化归位,就要让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度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这种与天地的“同感”,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同感性,让人们心中有孝、有敬、有惜、有谦、有中、有正、有和、有爱。让孝、敬、惜、谦、中、正、和、爱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场、原则和方法;正是这种同感性,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天长地久。 激活这种同感性,维护这种同感性,应用这种同感性,正是教育和文化的天职。 刊于《美文》2015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