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宇的那些偏激语录——摘自《单独中的洞见》系列(2)
2023-05-07 网友提供 作者:张方宇 点击:次
22. 很多人活在这个世上似乎有赖于这样两种动机:一是努力去获取战利品,二是向别人展示和炫耀这些战利品。 23. 人喜欢让别人看看他拥有些什么,这样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橱窗展示。人也喜欢让别人知道他有什么样的能耐,这样他的生活又变成了一场马戏表演。 24. 庸人有了钱就招摇过市,有些学者自以为解决了某个问题就急切地要发表自己的成果,看似不同的层次,实际的动机是一样的。 25. 我们都是靠我们占有或拥有的东西来充当门面的,比如房子、汽车、学历、官位和头衔之类的东西。别人认出来的并不是你,而是你的门面,如果拿掉所有那些东西,没有人知道你是谁,甚至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我们一生都在竭力装饰自己的门面。 26. 人们倾向于向外追求完美,但他们对于自己内在的各种缺陷视而不见。人们追求外在的光鲜,但对于自己内在的阴暗毫无察觉。这是一种心理的补偿吗?还是刻意的掩盖? 27. 我们大多数人是如此的空洞乏味,以至于他们自身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包袱,他们想要忘记自己,扔掉自己。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沉溺于各种活动和娱乐当中,还有很多人热衷于旅游,他们试图到尽量远一点的地方,看看能不能把自己扔出去。 28. 一个内在狭隘的人即使周游世界仍然不足以改变他内在的狭隘。他可能拓宽了一点视野,多看到了一些新鲜事,就这样而已。如果一只井底之蛙还是带着它那口井去旅行,事情就不会有什么改变。 29. 一个人能够真正拥有的永远都只是他自己而已。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是狭隘和丑陋的,那么他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就只是自己的狭隘和丑陋。世界上一切浩瀚和美妙的事物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一只蟑螂来说,一个下水道差不多就是它的整个世界。 30. 为了逃避自己的内在,我们会逃到闲聊和像打牌那类肤浅的娱乐当中,这显示出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内在比那些东西来得更低。 31. 一个非常宁静,几乎没有任何情绪的人是不会去想别人的,他没有这个需要。只有当我们的内在升起了某种情绪,我们才会想到别人。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人来满足你的性饥渴,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人来发泄你的愤怒,也有的时候你需要一个人来听你抒发心里的苦闷,甚至有时候你需要一个人好让你能够在他面前炫耀和卖弄一番。别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是用来充当你发泄情绪的客体!如果没有所有的这些情绪,谁会想到别人呢?正如一个人如果不是感到饥饿,谁会去想食物呢?一个人如果不是膀胱胀满了,谁会想到厕所呢? 32.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政变和革命,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不同的面孔轮番上台,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唯有人内在的腐化本性纹丝不动。改朝换代只不过是各种偏见、不幸和灾祸的巡回演出,只不过是从一个死胡同钻进另一个死胡同。 33. 这个世界上的苦难远远超出了它的成就。 34.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痛苦是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已经给世界制造出了太多的痛苦。 35. 世界上有千奇百怪的各种刑具,但是最恐怖的刑具还是人体形状的,它不仅是所有各种刑具的设计者,它本身也经常充当了一种活的刑具。 36. 多数人所标榜的事业,只是狭隘的自我经营罢了。 37. 法律也有瞎眼的时候,它有时候会非常公正地为那些不公正的事情提供保护。 38. 科学似乎扫荡了旧有的愚昧,但很不幸地,它却把人们从对鬼神的迷信引向了对物质的崇拜,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愚昧。 39. 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因为我们的眼睛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和污垢,几千年以来的道德、知识和文明构成了这些灰尘和污垢。 40. 教育除了它所强调的目的以外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那就是要把人们培养成虚伪的。一个真实的人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打扰,因为社会本身就建立在虚伪的基础之上。 41. 一个人为什么要屈服于社会的模式?屈服于社会的模式就等于屈服于庸俗的人性,因为社会正是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2. 整个历史就像是一个病人的病历,它记录了人性中的贪婪、残暴和疯狂,以及这些人性特质爆发出来后所产生的种种后果。 43. 在群体中,一个人内在的动物性是能够与其他所有人相关联的唯一纽带,所以,越是人多的社交场合就越是低级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