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障碍即生活

2013民生散文选本(全文在线阅读) > 障碍即生活

    王小妮

    最初,听妍说有个大二学弟有句名言:障碍即生活。

    刚一听,像被忽然蹿出的螺丝刀刺了一下。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这个。

    后来,这位同学发来他曾贴在QQ空间上的这篇短文,下面是其中一段:……到了现在,我觉得好多事情我依旧似懂非懂。我明白好多时候,是我对这个世界要求太高,容忍不得一点瑕疵,可是有些东西又怎么能妥协。就像好死还是赖活的选择,生命与荣誉哪个更可贵之类。

    好吧,我承认,我又想多了……关于生活到底该是怎样的?“长期以来,我都觉得真正的生活似乎即将开始,可是总会遇到障碍,如没做完的工作,要奉献的时间,该付的债,等等。好像得先完成这些事情之后,生活才会开始。最后我醒悟过来了,这些障碍本身就是我的生活。”也许我的生活就是忍受这些折磨,无论最后有没有摆脱都不重要了,就像我给“呵呵”(王注:一同学的昵称)讲过的竹篮打水的故事。

    如果不是妍偶然提起,我不会知道这个在中学时就写了很多读书笔记的年轻人。

    回想长大的过程,谁都逃不掉障碍,区别只是不同时代障碍不同。贵州毕节死去的那五个孩子只是为了找个温暖的栖身处;附在2012《上课记》后面的那篇“我的童年”,是一位贵州学生的亲历,他的童年记忆里有温暖却缺富足,无论在垃圾包围的村庄和水泥耸立的城市,所有成长的故事几乎都是对障碍的叙事。不付出超过常人的勤奋不可能考进大学,而“好时光”(很多中学老师都会说,努力吧,考上大学就好了)并没从此开始,反而更迷茫了,校园“政治”,情感波动,未来完全不可知的就业前景,障碍一点没少,所以有人说被中学老师给骗了,谁说上到大学就好了,没发现大学好在哪儿了?

    有人告诉我:“大一很傻,就想好好读书,后来发现没有用,好伤心好失望,突然明白,过去的努力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叫成功。”

    我只说一例:贫困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各地规定必须每年暑假由学生在家乡自己申请,无论家有多远他们都要赶回去,有的连日排队,最后却没申请到。听说,这种贷款没有利息,怀疑被当地的“能人”挪作他用。有个学生三年中回老家申请了两次,一次申请到了,另一次没申请到。由于必须本人到场,又有限定的申报期限,家境贫寒的学生暑假必须急着回家,不能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做兼职或者去第三地,每个暑假都耗钱耗时去申请几千块钱,还不确定能得到,有人干脆放弃了。

    障碍就是现实,你不容于它的结果可能更差,可能这就是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他们根本不想担什么大任,只求温饱太平,现在到处设置的障碍几乎成为他们成长的必备条件,甚至从小就被鼓励怂恿催促,只能去主动接纳,反正是逃不掉的,这种成长的阴影难免不会被带入一个人的后半生和他所依存的社会。

    有同学说,班上一个女生有段时间总和她在空间里探讨一些“虚幻”的问题,她不敢深问又不能不回应,小心翼翼地交流,感觉那女生一定遇到了什么问题:“她在QQ空间里总是写些像诗一样的东西,哎呀,虚幻缥缈,有点不好啊,总这样,肯定有问题。后来开始留意她,发现渐渐好了,她也开始跟别人在QQ上讨论什么吃的穿的呀,上街逛逛呀……”说到这儿,我和她几乎同时说:“这就好啊,说明她正常了。”虽然,我们并不清楚那个写过“诗一样东西”的女生熬过了什么,但是感觉那一定不好,一定是遇到困扰了。有人批评现在的大学生浮躁,完全不懂得欣赏诗歌,变成了物质的追逐者,可确实在某些时候,只有人间烟火才能救他们。有段时间,很多人关注已经离开这世界的女孩“走饭”,发现她微博上那些短句很诗意,可是那恰恰是她陷在痛苦里的私语。20世纪70年代,私下写诗可能带有反抗的意味,像《回答》,像《阳光中的向日葵》,到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终止,好好的一个年轻人不能满心里装的全是虚幻。虚幻就是退缩和逃避。

    一个学生给我说了她开微博一年间的变化:开始关注名人,后来发现名人太强势了,自己能干的就是跟在名人后面傻乎乎地转发,好像跟屁虫;取消名人,去关注社会新闻,很快发现满眼的负面,心情变得很坏,都快崩溃了;现在又改去关注古典音乐,看看理科学生关心的有趣的知识性的,说着说着,她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忽然坐得很端正,身子拔得挺直说:哎呀,满屏的新闻啊,搞得每天好像都要处理国家大事了一样……这好笑的比喻(想到皇上坐在金銮殿)和她忽然夸张的坐姿,我们一起笑了很久。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