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39蹇卦:知难而退,能屈能伸

《易经》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39蹇卦:知难而退,能屈能伸

    【原文】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解析】

    蹇卦:筮遇此卦,利西南行,不利东北行。利见贵族王公,获吉祥之兆。

    《象辞》说: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石磷峋,水流曲折,是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悟行道之不易,从而反求诸己,修养德行。

    蹇卦象征行事艰难。出行宜于向西南方向去,而不宜于往东北方向走;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占问必获吉祥。初六有所举动,虽然行事艰难,但是归来必获荣誉。六二君王的臣子历尽艰险,奔走济难,并非为了自身的私事。九三与其有所举动而外出遭遇艰难,不如及早返回家园。六四有所举动而外出遭遇艰难,返回时艰难之事又接连不断。九五行事十分艰难,友朋纷纷前来相助。上六外出遭遇艰难,归来则可建大功;十分吉祥,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

    大丈夫就应当能屈能伸

    《蹇卦》九三上说“往蹇,来反”,意思是说倘若明知前进会遇到危险,还不如知难而退。耐心是等待时机成熟的一种成事之道,反之,人在不耐烦时,往往易变得固执己见,粗鲁无礼,而使别人感觉难以相处,更难成大事。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物。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抱有一份耐心,先打好基础,筹划好资本,然后再着手行动。

    大丈夫就应当能屈能伸。在山穷水尽之时,忍辱负重,守静待时;在柳暗花明之时,持力而为,繁荣人生。

    勾践念念不忘会稽山之耻,想要在此山建城郭,重立都城,就把这事情交给范蠡去办。范蠡日察地理,夜观天文,在会稽规造新城,将会稽山也包括在内。西北方在卧龙山上立了飞翼楼,示为天门;又在东南方挖了漏石窦,示为地户。外郭绵延十数里,却单独留了西北一个豁口,称道“已臣服于吴,不敢壅塞贡献之道”,表现出服软姿态,其实是为了异日进取姑苏之便。

    勾践迁入新都,对范蠡道:“我实不德,竟然失国亡家,为吴奴役,如果不是大人相助,又怎会有今日?”范蠡道:“此乃大王之福,非我之功,只要大王时时不忘石室之苦,终有一日越国当兴,吴仇得报。”勾践大喜,封了范蠡为相国,又授了大将军,专治军旅;再封文种和计然二人为大司马,辅治国政,尊贤礼士,敬老恤贫。越国上下一片欢呼。

    勾践急切要复仇,苦身劳心,夜不倦卧。他命人采集了大批柴薪,积成丈高,每天晚上就睡在上面,不用床褥,又命人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这还不止,勾践自己每次出去巡视,一定在车后放置饭菜,遇到年幼的小童,取饭菜亲自喂他吃饭,问他的姓名。到了农耕的时节亲自下田耕地,夫人也亲自织布,与民同苦。七年不收赋税,衣食都很节俭。

    二十年后,在勾践如此的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下,越国渐渐强大起来,有了称霸的资本,于是向吴国大举兴兵复仇。一天夜里,范蠡悄悄带了右军,在离吴营不足十里处伏下;文种带了左军,溯江而上五六里以待吴兵;勾践自率了中军,鼓声震天,袭击吴营。

    结果吴国大败,吴王投身烈火自尽。

    这个“卧薪尝胆”的著名故事向来被当作“韬光养晦”的案例来讲。其实这里面也蕴含着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为人处世,巧遇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忍住性情,慢慢筹划资本,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才是智者的选择。

    以小步的退却换取大踏步的前进

    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原木搭成。

    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很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免去麻烦。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