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23剥卦:崇尚中庸,适可而止

《易经》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23剥卦:崇尚中庸,适可而止

    【原文】

    剥:不利有攸往。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解析】

    剥卦:有所往则不利。

    《象辞》说: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剥卦象征剥落。不宜有所举动。初六剥蚀大床必先损及床腿,床腿受到伤害,占问必有凶险。六二剥蚀大床已经损及床头,床头受到伤害,占问必有凶险。六三虽然处在剥蚀之中,却没有什么灾祸。六四剥蚀大床已经损及床身,势态十分凶险。六五引导后宫妃嫔鱼贯而入承受君主宠幸,无所不利。上九果实硕大却未被摘食,君子摘食将会得到大车运载,小人摘食将会剥落房屋。

    凡事,取乎中

    《剥卦》上说“不利有攸往”,大致意思是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中庸之道,一味蛮干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

    提倡“中庸之道”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这一思想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圆滑、态度暧昧、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而遭受人们的大加鞑伐和批判。其实,从“中庸”思想的本意看,它并不是“奸猾”,置仁义于不顾,为保全自己而明哲保身,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和智慧。

    何谓中庸呢?孔子认为“中庸”即为“中和”。孔子说:“中”是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未表现出来;“和”是感情表达时合乎节度。“中”,是天下事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遵循的通则。如果人们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顺其自然而生了。

    凡事,取乎中,是应付时代和任何事情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倾也不右斜的。非中则不能正,非正则不能稳,非稳则不能久。人生处世的要点,就在于“执中致和”。传说,远古时期的舜帝就是一个善于遵循“中庸之道”的智者,他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加以审视,扬其善,隐其恶,取其中,而施行于民,从而使天下化而治之。治理朝政者若能采用“中庸之道”,就可以处于无为而治的自由境地,避免过于专制,过于偏激,过于依恃,表面看似愚拙,内心里却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明亮。

    孔子对“中庸”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德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过它,若能把握中庸的道理,就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是,一般人又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这就是说:聪明的人过于聪明,认为它不值得去实行,而愚蠢的人又理解不了。君子和小人在这方面表现就截然不同。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之道,而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之道。君子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时时居于中,不过亦无不及;而小人所以违背中庸之道,是因为小人对什么都太在乎或肆无忌惮,不知也不遵循中庸的道理。孔子深知“中庸之道”不是谁都能明白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有修养的君子才能够坚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外在的东西。而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又容易使人们往往简单地理解矛盾的两个方面。对满足、成功、富贵、权力等,总是期望达到顶峰,人人在我脚下才好,而对空虚、失败、贫穷、低下等,则唯恐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样,他们处高位不觉得满足,处低位却一蹶不振。这两个极端都不会使人安宁和快乐,并且,对位高者而言,他们难以守成,很快会转入低下;而对位低者而言,他们欲速不达。结果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一切都处在不安与失意之中。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先哲提出的并加以践行的“中庸”智慧。

    大道归一

    在所有的文字当中,汉字“一”是构造最简单、书写最易的一个。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识、无人不会写。但是简易之中蕴含着复杂,朴素之中体现着深刻。

    “一”是浑然的整体,是绝对无差别的统一;“一”是起始、原初;“一”是万物的根本,是事物的核心。这个“一”在老子和庄子那里被称为“道”,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在这个“道”下生化的产物。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