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激励+惩罚:拿捏分寸是艺术(4)



    实际上,这种滥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很难收到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奖励孩子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怎么做”、“为父母而怎么做”的心态。

    有两个家长在谈论彼此的教子心得。

    父亲甲:我家的孩子不爱劳动,怎么哄他都不行,每天除了出来吃饭,剩下的时间不是闷在屋里就是找同学去玩。

    父亲乙:我家的孩子也有这个毛病,不过最近我用了一种方法,特别见效。

    父亲甲:什么方法?我也想试一下。

    父亲乙:我和孩子说好了,每天晚饭后帮忙收拾桌子,奖励一元钱;每天扫一次地,奖励一元钱;每天帮家里倒一次垃圾,奖励一元钱。现在孩子就开始帮家里干活了。

    父亲甲:好,回家我也试一试。

    几周之后,这两个家长又遇上了,还是谈论着上次的这个话题。

    父亲甲:你告诉我的那个方法,刚开始管用,后来就不管用了。

    父亲乙:怎么会不管用?

    父亲甲:刚开始孩子觉得很新鲜,每天都坚持帮我们劳动一下,后来就厌烦了。有一天我再让他帮我倒垃圾,他居然跟我说:“今天我要休息,不做了,你也不用付钱给我。”

    父亲乙:我的孩子也这样啊,没关系过几天就会好的。

    ……

    亲子关系不是商业交易,这种教育孩子用金钱换取亲子间互助与关怀的方法,最终会导致孩子们想要零花钱时就要求“爸爸,我给你捶捶肩吧”的这种强卖行为,尤其对于家务,切忌用金钱承包的做法。

    有些父母强调物质奖励:今天孩子画了一张画,奖励一只玩具狗;明天背了几个英语单词,奖励一件漂亮衣服;后天孩子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奖励一包薯片……家长用物质来引导孩子得到他们期望的结果,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钱是万能的,很可能因此而产生对物质或对金钱的崇拜。所以家长经常用物质的东西来奖励孩子,最终只能危害子女。理性的家长会善于使用金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育才方案

    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富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大儿子20岁时去欧洲旅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把自己所带的路费差不多花光了,临行前他遇到了一匹非常好的马,正好它的主人要卖掉它。他太爱这匹马了,就把自己最后的一点路费拿出来买下了这匹马。然后他打电报让父亲寄点路费让他回家。罗斯福给他回了一封电报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又卖掉了马。罗斯福反对男孩依靠父母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罗斯福贵为总统却不肯为儿子付更多的路费,而现在的中国新出现了一批“啃老族”,他们平时宅居在家,或者在外与朋友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全部靠父母来供给,而且往往花销不菲。家长往往宠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害了孩子,也给家长带来烦恼。

    父母失误的地方就在于家里太有钱了,而又不懂得教育孩子,使这个孩子拿钱不当钱来看,可以想象得到一定也不懂得爱惜物品,暴殄天物,自然不会有一颗仁爱之心,当一个孩子心中充满了欲望的时候,就会变得无父无母,这个物质的诱惑就像深渊,一踏下去见不到底。所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摆阔,也不要对孩子说“爸爸有的是钱,你想要什么家里都有”这样猖狂的话。

    在台湾,有一个“国宝级”的企业家,他就是王永庆,被台湾当地誉为“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企业价值30亿,他在台湾是屈指可数的富翁,但是王永庆一直坚持着最简单的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年都从来不换,家里吃的菜居然都是自己种的,即便是出席重要的场合,也只穿几千元一套的礼服,可以说是简朴至极,甚至和他的身份很不相称。而在王永庆的心中,做企业并不是用来赚钱的,他说,我们把企业做大,为的是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有好的福利,开办企业是我回报社会的平台。王永庆的以身作则不仅带动了全家人,也带动了整个台湾岛的节俭风尚。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台湾的富翁出手大方可以说是在世界出名了,在瑞士付现金买手表的豪气让当地的商人瞠目结舌。据统计,目前台湾全岛的百万富翁占全岛总人口的2%,然而在台湾的街道上基本看不到很高级的车子,如果不了解的人会以为台湾没有富翁。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