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担当社会责任是最灿烂的企业文化(3)



    从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看,企业越发展,其履行的经济责任越大,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单从生产力发展的层面上看,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也等于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看,这部分社会责任还不够完整,企业还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职责。

    3.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

    2006年,董明珠在《中国经济周刊》署名发文《企业要有“工业精神”》,在文章中,董明珠首次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她说,所谓“吃亏”就是先付出,再讲获取;不是一味地想着自己的利益,否则社会不可能和谐。“我们奉献了自己的价值,人们用我们的产品改善了生活,拥戴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吃亏’不在于创造了个人财富,而在于创造了社会财富。”董明珠表示,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多干实事、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对未来负责,不仅关注现实的消费需求,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

    在当时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这种“吃亏的工业精神”似乎不合时宜,但事实是,董明珠的远见和智慧再一次让格力在家电行业腥风血雨的竞争中独活在一片绿洲之上。

    有远见的企业不会遇到冬天,如今,在中国家电行业整体负增长的萧条环境下,格力销售额年均增200亿元无压力,同行愕然。

    2010年,董明珠发出了“中国创造之路”的倡议。董明珠说,这是自己出国时,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的评价有感而发。为什么中国制造还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它需要企业家来改变这一现状。大家都认为德国人很严谨、很认真,因为它的产品宝马、奔驰家喻户晓。

    在格力展览大厅的入口,有几行刻在玻璃板上的文字:“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企业是永远站不起来的。”

    吃过市场苦的人,懂市场、知人心。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有困难就克服困难。这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从董明珠在2014届大学生训练营开幕讲座的讲话里可见一斑:人性固然贪婪,关键是看自己怎么选择,目光要放长远,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但一旦看准了机遇,抓住它。团队里有害群之马,要第一时间剔除,不能坏了规矩。

    如今,格力电器在她的带领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组装厂”发展成为今天“掌握核心科技”、年营收过千亿的行业首席企业。

    对于董明珠“吃亏精神”的观点,牛根生非常认同,他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对那些创业选手点评时强调:“年轻人要吃得起苦,更要吃得起亏。”对此,牛根生感触颇深。在牛根生担任蒙牛总裁的前六年里,牛根生将自己年薪的五分之四轻轻松松分给了跟随他的同伴。“看到分出去的钱能给同伴们创造更好的生活,那种感觉真是棒”,牛根生似乎回味无穷。他说:“看着钱从无到有,很有成就感。但没想到,从有到无更令人痛快!”

    对于创业者吃亏这个问题,牛根生谈了他的看法,在创业的路上,“吃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地吃亏;一种是被动地吃亏。“主动地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困难的、薪酬少的事,因为无便宜可占,大部分的创业者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去做。你主动争取,合作伙伴当然对你感激有加,一份情绝对会记在心上,日后无论是短期合作还是中长期合作,他都有可能帮助你,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投资。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什么事都尝试去做,可以磨炼创业者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仅懂得的比别的创业者多,也会进步得比别的创业者快,这是你的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

    对此,马云非常赞同牛根生的吃苦和吃亏精神,对于这个问题他曾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回忆说:“不过我仍要感谢在我创业中曾经帮助过我和欺骗过我的所有人,感谢他们让我快速成熟起来。”马云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事实上,连马云都说曾经被3家公司欺骗过。虽然那3家公司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马云仍然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说感谢他们:“吃亏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走过的一个历程,只有谨记那些曾经欺骗过他们的人,从而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防骗能力,才是最有效的吃亏精神。”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