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机智爱演说(3)
时间:2023-02-07 作者:李岩|刘定 点击:次
有一位演讲者走上讲台时不慎被话筒线绊倒了,台下听众发出了一片欷歔声,气氛非常尴尬。演讲者爬起来后,不慌不忙地走到话筒前,微笑着说:“刚才,我确实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谢谢!”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是为他这绝妙的应变和开场白真诚地喝彩。 敏捷思维:长话短说,不要啰唆 人们通常将冗长的演说称为“马拉松式”演说。这样的演说往往空洞无物,不仅不能让听众受益,还浪费大量的时间,即便言之有物,也无法让听众抓住重点,让人感到烦闷。所以,要注意演说的场合,注意控制时间,不宜多说时要长话短说,三言两语往往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演说,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简意赅,没有必要滔滔不绝、长篇大论。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优秀的演讲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供参考。 1.郁达夫简短的学术演说 20世纪30年代,福州新闻界、文学界邀请文学家郁达夫做一次学术性演说。郁达夫对当时学术界那种冗长空洞的演说十分反感,认为这是空耗时间,浪费生命,不愿接受邀请,但盛情难却,还是去了。他一到会场就跑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快、短、命”,随后朝台下看了看,开始了他的演说: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关于这一点主要有三个要诀:快——就是痛快,写得快;短——就是精简与扼要;命——就是不离题,词达意。说话和作文都是一样,就像我现在所说的,遵照的就是这个原则,不要天花乱坠,不要离题太远,更不能像缠脚布那样又臭又长…… 伴着热烈的掌声,演说结束。 郁达夫简短的学术演说,包含的内容不亚于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他先把要说的内容高度概括成三个字,突出中心,加强印象,再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最后就地取材,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演说作正面论证;并列举三种情况和“快、短、命”相对,做反面论证,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2.林语堂诙谐引导 1967年6月,台北某学院举行了毕业典礼,林语堂受邀参加,并做了即席演说。在林语堂前面,安排了几位身份特殊的演讲者,为了炫耀和卖弄自己的口才,他们的演说都很长,却索然无味。轮到林语堂了,他快步走上讲台,说道:“绅士的演说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一样,越短越好。”说完这句话,就走下了讲台。听众顿时一愣,不过很快,会场上响起了哄笑声,前面在台上口若悬河演说的几位也觉得林语堂说得有道理,露出了愧色。 林语堂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的演说非常精辟,巧用比喻,选择通俗而形象的喻体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婉转地批评了冗长的演说习气。有人认为林语堂的比喻有伤大雅,实际上这正是林先生诙谐、幽默的高明之处。信手拈来的一个比喻,语出惊人,夸张而富有形象,更易给莘莘学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3.邹韬奋短句寄哀思 20世纪40年代,邹韬奋出席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轮到他发言,时间已经不多。他当机立断,只说了一句话: “天色已经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很多人都是不战而屈,而鲁迅先生则是战而不屈。”他的话刚说完,就掌声四起。 赞美鲁迅的话很多,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而且还临近发言结尾,听众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为了安抚听众的情绪,邹先生先直接告诉大家,自己的哀思仅有一句话;接着,他立刻说出了经过高度浓缩的内容,赞扬了鲁迅先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对鲁迅先生的一生做了极为精准的概括。 上面这些精短的演说,都注意到了演说对象、演说的场合,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内容,因而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