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人生(7)
2012-03-25 本站原创 作者:如萱 点击:次
感谢肖复兴,在这个传媒多元浮躁不安的年代,为青少年读者创作的《音乐漂流瓶》。他的作品总能带给人安静、温暖与美丽。好的文学作品,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的。好的文学作品是世间美好的醇酒,应当与人分享。于是,你会忍不住把这些优美的故事讲述一遍,如同漂流瓶那样,不断地传递下去、传播开来…… 我们常说:岁月如歌,歌如岁月。很多人喜欢音乐,因为音乐就像是自己心情的记事本,记录了幸福与痛苦,快乐与忧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人物的歌曲;每首歌都记载着自己的心情,或者记载着自己的成长;每一曲都是岁月和心灵的交织,不经意曾拨动过岁月的琴弦、激起过心灵的音符;每当听起某一首歌,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年某月某一天,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有的时候,当一曲舒心的音乐响起,总是喜欢跟着轻轻和,那种心情足以让自己愉悦好几天,把自己的感情诠释在里面,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感觉那是最美妙的享受。当一切都风平浪静时,当天空又风和日丽时,自己会感觉像一只正在高空翱翔的大鸟,拥有了自由的快感,拥有了藐视大地的快感。这世上,唯有音乐不老;这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释放。 我们常说:音乐如诗,诗如音乐。音乐是律动的诗歌、流淌的心声;音乐荡涤着我们的人生,洗刷着我们的心灵,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不寂寞的。我们常常在音乐的诗韵里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嘴轻哼出那美丽的音符,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总会用音乐去承载一些东西,远去的亲朋、逝去的时光、破碎的情感……曾有诗人这样写道:“音乐,当轻柔缠绵的声音消失时,仍在深藏的记忆里回荡不已;当芬芳袭人的紫罗兰枯败时,仍在激起的感官中索绕不去。”这音乐,让人感悟到泉水般的纯洁与神圣,从灵魂和大地深处枭枭升起,化做疏星点点,照亮心之一隅。月色如水,静坐赏乐,在旋律悠悠扬扬中,任思绪如泉水般流淌,静静地感悟孤光自照、冷月无声、惊鸿照影、诗情画意的意境。 我们常说:音乐如人生,人生如音乐。音乐是人生的色彩,音乐让人们对世界充满了期待。人生不仅是有色彩的,也是有节奏的,而这色彩和节奏的组合,就是音乐。音乐的神圣,让我不敢大言诠释她的扑朔迷离,她的旷宇震颤,她的绝宙之鸣;却让我为她魂牵梦饶!音乐与人生,存在一种相属关系。音乐属于人生,相随一生,是音乐人生;人生属于音乐,为音乐而存在,是音乐精灵。摆脱世俗的困扰和感官的约束,音乐与心灵是相通的。局限于凡尘可感知的实物,言语和文字的表达只是一种附庸,与音乐的灵魂相去甚远。音乐歌颂自然,音乐歌颂人生。这音乐,是被浓缩了的人生。 音乐与歌声,总是带给人很多的感动和温暖。缘分是一首歌,爱情是一首歌,幸福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首歌。世上最脆弱的莫过于生命了,不论贫富贵贱,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珍惜了。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人、亲人、友人;珍惜自己的每一份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感知音乐人生,感知诗意人生。当岁月的风吹过,站在宇宙边际,好似生命的乐章在倾诉。它告诉世人:生命是如此美丽,只要我们永远合着音乐的节拍,敞开心扉去感知、去博爱,我们的人生将会多一些从容与满足,生活将会多一些温润与柔和。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具敏锐的心。那种对人性心灵的再次呈现,无非就是自己的心影。尤其音乐演奏更是一种当下的艺术,当时你的心境如何表现亦是如此,正所谓“意蕴其内而形诸其外”,你的心是静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静的;你的心是不安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不安定的,所以从音乐中又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声、个性,再远的可了解作曲者的传达,时代创作的背景,所以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 依我个人演奏的经验,你必须在演奏的当时心无杂念,才能与音乐契合,正因为它和你的心契合,音乐才有了生命,有了节奏,有了动人的旋律,当时若无法专心澄净,你会感觉音乐和你是有距离的,我想凡是从事艺术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曾有浑然忘我、出神入化的经验,而那种和音乐融为一体,至臻完美的境界也是每位艺术工作者所致力追求的。 于是我常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是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归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音乐的内涵是什么?音乐和人生的关系又是什么? 一连串的迷惑,使我对音乐和人生充满了兴趣与热情。我可以一天坐十几个小时,整天和琴对话(练琴),同样一种技巧我讶异于自己能反覆练习,反覆倾听而不疲惫,只因为每次弹每次感受不同,而慢慢地技巧纯熟了,音乐也变美了,每次进步一点,心里就多一分喜悦,宁静。所以我对自信的定义是一个人经过努力的一种专心,自然就显现出坚不可摧的信心与光芒,这种光芒不一定得是耀眼夺目的,但却多了一份宁静,俗语说得好:“好酒沉瓮底。”,正是那份深不可测的宁静与香醇。 由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人除了技巧的练习、人文的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善的赤子之心。随着思虑的逐渐澄清,以及执著的欲念的日益淡化,反而会打开音乐演奏上的瓶颈,内心自在而喜悦,所以我开始打坐、看佛书,尝试了解自己,了解人生。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艺术是强调个人的一种强烈的表现,修心吃斋念佛的人最没个性了,因为越来越没脾气了。”许多人认为,带有强烈观念的我那是真正的我,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真正冷静下来独处时,或许你并不想和人争吵,因为那伤身又伤神,但在现实中总抵不过名利、自尊的诱惑,一再保护自己,伤人亦被伤,业力轮转,未曾停歇。 其实一个人褪去外表的包装,自性自然显露,这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个性。只是要放下这一切,做到这一点,还需假以时日。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人的年龄越长演奏就越能入心,因为经历了人生喜怒哀乐的淬炼,他可以去掉一些炫耀自己的本事的复杂心绪,他要表现哀,那就是哀,不必刻意矫作,能心随意动,如影随形,也算是层次很高了,或许还有更高的层次呢,就待你去探索这无尽的音乐人生。 音乐艺术是无限生命的渴求,它所触及的范围洪大深远,往往随着演奏者或作曲者自身的升华,及对人性、文化、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后,才能提升作品的品质与内涵。或许艺术本身没有什么值得让人歌功颂德的,但是在艺术的背后,不管是在人文方面的修养或者是对生命起源的认知,亦或是物换星移的天象变化……,那颗创作的心灵始终在追求永恒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才突显艺术的伟大,往往随着创作者及演奏者对人生体悟上层次的不同,而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说“艺术是真、善、美的体现”。当一个人执著无存时,那颗心是最纯净,最最美的,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美,而是从内心深处,从生命的最本源处所绽放出来璀璨光芒。 唱歌——大学时候因为专业关系,我开始接触严肃音乐,声乐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和费解,教我们舞蹈和声乐的老师告诉我,我在声乐上的天赋要远远大于舞蹈,因为这样的鼓励,大二的下学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找到当时在音乐系的好友,当时我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帮我找一个教美声声乐老师,结果阴差阳错,我最终成为他导师的一名弟子,他导师是一个男中音,对美声唱法成见颇深,当时我求学心切,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我在他那里学习了半年多美声,个人技巧上虽有长进,但是或多或少练习了欣赏美声的耳朵,广泛了自己的欣赏范围,其实到现在我还很怀念学习声乐的那段日子,希望自己还能有机会拜师学艺。 钢琴——父亲从来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在大学,系里安排了三年的钢琴课,在我心底上,虽然三年的学习只能算得上是个启蒙,但是,足以让自己陶醉其中,那时候我是个不安分守己的学琴者,属于那种没学会走路就想飞的人,我不是很喜欢书本上的指定练习曲目,更别说那些专门练指力十分之单调的车尔尼练习曲了,相比之下,我更加热衷于研究怎样将时下的流行歌曲配上合适的左手伴奏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我现在能记得出来的那时候喜欢弹的为数不多的几首“正曲” 就只有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了。毕业之后,我在家继续练习钢琴,为歌曲创新伴奏旋律,学习作词、作曲。 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我们要听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拒绝那些黄色下流小曲,反对毫无音乐性的狂呼;我们为音乐提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既促进了音乐事业的发展,其实很怀念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日子。每首歌一听就能深刻地记得,而现在,我已经忘了有多久没有安静的去体味一首歌了。我多么希望,能长久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音乐带给我心灵的享受与触动,感受人世间的多姿多彩。 音乐可以使人变得高雅、美丽、富有情趣。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定会接受音乐的抚摸。音乐如风,轻轻抚慰;音乐像雨,深深浸润。行云流水般纯净的音乐净化我的心灵,洗去我在现实中沾染的灰垢。我总会在她的抚摩下,在不经意间被征服,被震撼,放松因奔波劳累而疲倦的身体,让因繁忙而变得浮躁不安的心重归宁静。 如果把我的生活比作广袤的蓝天,那么古典音乐就是朝夕相处的七彩云朵。蓝天能感觉到云朵的纯洁,因为云朵一直在他怀中。我能感觉到音乐的纯净,因为她永远都在我的心中。十五岁那年的一个橙红色的黄昏,她第一次走进了我的生命。她不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更不是一个一闪而去的过客,而是已然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喜欢聆听时的心绪。一个人静静地,打开音箱,融入音乐的世界,同作曲家及演奏者谈谈心,甚至觉得自己已化作一颗调皮的音符,轻快的跳起舞来…… 叔本华说,人类是唯一生来便会说谎的生物。但音乐不会。看过太多虚假与浮华,才发现音乐永远是那么真实,那么纯粹,也便愈显其可爱与可贵。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黑格尔认为音乐是美的最高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因为哲学家多是追求真善美的。也正因如此,古典音乐的欣赏似乎变得较为艰难,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但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只要你有一份纯真的感情,那么随着岁月的历练,你一定会深深爱上她的。 先讲讲老柴吧,“老柴”是爱乐人对俄国组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亲切称呼,他也是我最初喜欢的音乐家。刚听古典音乐那会儿,特爱听阿格里奇弹奏的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总觉得有一种流水般的莫名哀愁与如烟惆怅弥漫在心间,那种意气风发的磅礴气势与蕴藏其间的淡淡忧伤,令我不禁想起普希金的诗句“青春啊青春!一生的黄金时代,你远远的飘向哪里?”现在回想起来,仍会不禁慨叹:年轻真好,年轻真好!很快从老柴的最后一部作品《“悲怆”交响曲》经常是第一乐章还没听完便已落泪。那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终极演绎,那种撕心裂肺般的苦楚,那种漆黑一团的压抑感,让人根本喘不过气来。即便到了今天,仍是不敢总听这个版本,太深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