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爱好的黄昏【花束般的恋爱观后感】

  看完电影,久久无法释怀,我看到的是一种我曾经渴望,现在也仍旧渴望的恋爱。人们似乎喜欢就爱好讨论这部电影,让爱好蒙上了屈辱的外衣,好像我们的爱好不过是消费主义带来的商品性标签,是被资本异化的又一种量化数据。可是,你真的能接受这样的说法吗?所谓“你的爱好并不能构成你与他人恋爱关系的基础”这样的看法是正确的吗?

花束般的恋爱

  我觉得不然,我觉得或许爱好被迫承担了不属于他的责任,试想你喜欢摇滚,为他在某些时刻所表现的反抗精神所迷倒,那么,摇滚真正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是否清楚摇滚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化背景,你是否清楚摇滚背后所流行的嬉皮士文化?我们的爱好本身是冰山一角,水下折射出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例如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的分类中也是如此,浪漫主义古典与印象主义古典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迥然相异,其背后有时代性的社会追求与个人理想的差异。

  说到底,爱好本身是反应潜意识的,你觉得一首歌好听,并不只是因为和旋偶然的美妙排列,你喜欢某本书,也并非只因他的语言相当优美,而是他们击中了你的底层意识,这底层意识绝非可以忽略的。

  但我不禁思考,什么是“花束般的爱情”枯萎的真正元凶。于是,我想到了消费主义的同质化。即,我们看似相同的爱好不过是被信息筛选后的存异结果。当被异化的事物超越了人本身而触及到文化,人们在无数方面的不同就可以用一个个看似有意义,实则并非的标签所代替。例如人们会把玩王者当***好,例如人们会穿同质换色的aj,例如人们看着同质的电影,或许是肖申克的救赎,或许是鬼灭之刃,例如人们听着被资本所同化的被“洗澡”后的摇滚,例如梦龙,或是什么。我是在说,当我们的爱好,变成了一个个并没有自身独特属性与思维方式的“标签”时,爱好就变成了一个杀手。而实际上,真正的杀手不仅杀掉了爱好所带来的爱情,也杀掉了爱好本身。

  一个真正鞋狗的思维方式是“科技,战绩,纪念”。一个真正思考过摇滚音乐的人,想到的是“解放,反抗,自我“一个真正喜欢游戏的人,会细究游戏的“架构,叙述方式,核心观念。”

  爱好不是爱情的凶手,也并非爱情的英雄,它本来与爱情并没有多少关系,只是在爱好还很独特的岁月里,它帮我们起到了目录般的作用。

  对爱好没有思考的人,不过是在玩乐。

  当爱好不再变得独特而富含个人追求,他的功能自然而然的丧失了,当爱好被同质化以致其中娱乐变为了最主要的性质时,我们应该就此指责爱好吗,我们应该痛斥爱好不过是一种“小确幸”文化吗?我们应该痛斥爱好是一种虚伪的希望,夺走了我们遇到美好爱情的权力吗?

  我想痛斥的是,娱乐变为唯一属性的爱好。

  我想痛斥的是,将爱好变成这样的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

  我也想痛斥,那些准备仅仅靠娱乐来获取爱情的“理想主义者”

  有时候,我也会想,或许不该让什么什么主义承担一切,或许,错的是那些看完电影只说一句“哇,我好感动”的人们。

  听我说,思考一下为什么喜欢一部电影,为什么喜欢一首歌,而不是只用一句我喜欢来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这个回答没有丝毫价值,而且,不是任何一件事的解决办法。

  读完以上,如有感觉被冒犯者,别担心,冒犯的就是你。

  读完以上,不感被冒犯者,我敬佩你。

  花束般的爱情,是因为种在了土壤不合的花盆里。

  

  



    作品集花束般的恋爱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