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正能量(2)
时间:2022-12-29 作者:王保蘅 点击:次
清华人是智慧的代名词,一提到清华人,就会想到其学富五车、聪慧、才华超群等赞誉的词汇,这一切的荣誉对清华人来说也是实至名归的,如清华学子钱锺书、茅以升、邓稼先、王国维、钱三强、华罗庚等等,无不让人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他们用各自的成就谱写了清华一段段华美的篇章。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智慧就像天使降临,举起鞭子,把犯罪的亚当驱逐出了他的心房。”智慧让一个人变得伟大,它洞悉社会一切现象,把握成功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心灵的升华和顿悟,让人生更加圆满和幸福;智慧潜藏在清华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建筑,都被浸泡在清华行胜于言、求实、创新、勤奋的校风中,激励清华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勤奋学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知,充满积极向上的心态,继往开来,在这种灵秀之气的耳濡目染下,清华学子不知不觉就被悄悄注入了“清华”基因,成为一种血缘关系。 清华正能量源远流长,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勉励清华学子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价值信仰,是一种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是保持清华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自强不息这种正能量赋予清华人在学习、工作中不服输、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永远不向逆境和困难低头,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清华人历经多年风雨洗礼,不断积蓄清华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又不断鞭策和推动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的成长,继续延续清华的辉煌,所以说清华人强烈的自豪感正是源于清华给予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记住:清华绝不只是学府,更是能量的“聚集地” 在不了解清华的时候,如果问你清华是什么?也许你会单纯地说:“清华,不就是中国一所着名的高等学府嘛。”如果这样看清华的话,你只能被大众认为是一个肤浅的人,因为认为它是一所普通大学仅仅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马克思说:“看待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清华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它不仅仅是一所高等学府,一个培育人才的摇篮,最关键的是清华必须是正能量的聚集地。在一所普通大学学到的仅仅只是知识和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而在清华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和民族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清华学子,它包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 人一出生就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方法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叩问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存找到一个立足点和依据。对此,清华人给出了比较完美的回答:着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说:“各凭良心。”冯友兰先生却说:“累是累点,不以为苦。”是的,做人法则就是要讲良心,在工作上只要有敬业精神,就能打牢人生的根基。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生命需要反省,需要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物理学家吴有训在科学方面就很讲究实事求是,他认为做人就像他从事科学研究一样,要实事求是,讲良心,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资本。俄国着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这说明一个人要有“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的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清华人梁启超用自身的行为证明了为国家为学术“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才是人生价值的深度和高度的体现,这种正义、实事求是的正能量也一直在清华校园蔓延。 对于一所好大学来说,教授的知识只是一个学子所要学习的基本的东西,而学生更要学习的是强大的人格正能量,为人生树立一座道德的丰碑。清华人注重个人尊严,和他人平等相处,在任何场合都注重培养自身宠辱不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发出正义的呼喊,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爱国情操,他们逆潮流而动,以不屈的毅力为支撑,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积蓄正能量。在生活中,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道德永远高于知识,高于智慧。假如你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教授,没有道德,别人一样不会敬重你。因此,一个人如果不懂注重加强道德修养,尽管他的知识很丰富,但是他离真理的距离却依然很远。清华师生用他们各自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种道德的人格魅力,如一生清白的梅校长、以德服人的李建秋、宁愿饿死的朱自清、有大格局大胸怀的陈达等等,他们高洁清廉、坚守气节、胸襟旷达,大师们在道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称得上万世师表。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学府,也是人生的一股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