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朱子语类·卷六十·孟子十(3)


  “尽心、知性、知天”,此是致知;“存心、养性、事天”,此是力行。泳。尽知存养。
  “尽心、知性”,以前看得“知”字放轻。今观之,却是“知”字重,“尽”字轻。知性,则心尽矣。存养,有行底意思。可学。
  问:“‘尽、知、存、养’四字如何分别?”曰:“尽知是知底工夫,存养是守底工夫。”震。
  问“尽心、尽性”。曰:“尽心云者,知之至也;尽性云者,行之极也。尽心则知性、知天,以其知之已至也。若存心、养性,则是致其尽性之功也。”人杰。
  孟子说“知性”,是知得性中物事。既知得,须尽知得,方始是尽心。下面“存其心,养其性”,方始是做工夫处。如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知性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尽心也。至于“知至而后意诚”,诚则“存其心,养其性”也。圣人说知必说行,不可胜数。泳。
  蜚卿问:“‘尽心,存心’,尽,莫是极至地位;存,莫是初存得这心否?”曰:“尽心,也未说极至,只是凡事便须理会教十分周足,无少阙漏处,方是尽。存,也非独是初工夫,初间固是操守存在这里,到存得熟后,也只是存。这‘存’字无终始,只在这里。”贺孙。
  孟子说“存其心”,虽是紧切,却似添事。盖圣人只为学者立下规矩,守得规矩定,便心也自定。如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人能如是存守,则心有不存者乎!今又说“存其心”,则与此为四矣。如此处,要人理会。升卿。
  存之养之,便是事;心性,便是天,故曰“所以事天也”。德明。
  仲思问“存心、养性”先后。曰:“先存心而后养性。养性云者,养而勿失之谓。性不可言存。”
  问“存心养性以事天”。曰“天教你‘父子有亲’,你便用‘父子有亲’;天教你‘君臣有义’,你便用‘君臣有义’。不然,便是违天矣。古人语言下得字都不苟,如‘存其心,养其性’,若作‘养其心,存其性’,便不得。”问:“如何是‘天者理之所从出’?”曰:“天便是那太虚,但能尽心、知性,则天便不外是矣。性便有那天。”问:“‘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惑,谓知事物当然之理;知天命,谓知事物之所以然;便是‘知天、知性’之说否?”曰:“然。他那里自看得个血脉相牵连,要自子细看。龟山之说极好。龟山问学者曰:‘人何故有恻隐之心?’学者曰:‘出于自然。’龟山曰:‘安得自然如此!若体究此理,知其所从来,则仁之道不远矣。’便是此说。”僩。
  “存其心”,则能“养其性”,正其情。“养其性”,如不暴。方。
  存心,便性得所养。季通说“存心”虽是,然语性已疏,性有动静。盖孟子本文甚切。方。
  “夭寿不贰”,不以生死为吾心之悦戚也。人杰。
  问:“‘立命’,是竖立得这天之所命,不以私意参杂,倒了天之正命否?”曰:“然。”问:“‘莫非命也’,此一句是总说气禀之命,与‘天命谓性’之‘命’同否?”曰:“孟子之意,未说到气禀,孟子自来不甚说气禀。看是此句只是说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人但顺受其正。若桎梏而死,与立乎岩墙之下而死,便是你自取,不干天事,未说到气禀在。”僩。
  敬之问“夭寿”至“命也”。曰:“既不以夭寿贰其心,又须修身以俟,方始立得这命。自家有百年在世,百年之中,须事事教是当;自家有一日在世,一日之内,也须教事事是当始得。若既不以夭寿动其心,一向胡乱做,又不可。如佛氏以绝灭为事,亦可谓之‘夭寿不贰’;然‘修身以俟’一段,全不曾理会,所以做底事皆无头脑,无君无父,乱人之大伦。”贺孙。
  敬之问:“‘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寿夭是天命,修身是顺天命。安于天理之正,无一毫人欲计较之私,而天命在我,方始流行。”曰:“‘夭寿不贰’,是不疑他。若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百年未死,百年要是当,这便是‘立命’。‘夭寿不贰’,便是知性知天之力;‘修身以俟’,便是存心养性之功。‘立命’一句,更用通下章看。”又问:“‘莫非命也,顺受其正。’若是人力所致者,如何是命?”曰:“前面事都见不得。若出门吉凶祸福皆不可知,但有正不正。自家只顺受他正底,自家身分无过,恁地死了,便是正命。若立岩墙之下,与桎梏而死,便不是正命。或如比干剖心,又不可不谓之正命。”直卿说:“先生向尝譬喻,一似受差遣,三年满罢,便是君命之正。若岁月间以罪去,也是命,便不是正底命。”先生曰:“若自家无罪,便岁月间去,又不可不谓之正命。”子善问:“孟子谓‘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今人却道我命若未死,纵立岩墙之下,也不到压死。”曰:“莫非命者,是活络在这里,看他如何来。若先说道我自有命,虽立岩墙之下也不妨,即是先指定一个命,便是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因举横渠“行同报异”与“气遇”等语,“伊川却道他说遇处不是。”又曰:“这一段文势直是紧,若精神钝底,真个赶他不上。如龙虎变化,直是捉搦他不住!”倪。时举略。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