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全文在线阅读) > 卷六十一·孟子十一
◎尽心下
△尽信书章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者,只缘当时恁地战斗残戮,恐当时人以此为口实,故说此。然“血流漂杵”,看上文自说“前徒倒戈,攻其后以北”,不是武王杀他,乃纣之人自蹂践相杀。荀子云:“所以杀之者,非周人也,商人也。”贺孙。
△舜之饭糗茹草章
或问:“‘二女果’,赵氏以‘果’为‘侍’,有所据否?”曰:“某常推究此。广韵从‘女’从‘果’者,亦曰‘侍也’。”去伪。
△好名之人章
好名之人,只是偶然能如此。苟非其人,苟非真能让之人,则箪食豆羹,反见于色。想见孟子亦少了几个字。“其人”者,指真能让底人言。子蒙。
让千乘之国,惟贤人能之。然好名之人,亦有时而能之。然若不是真个能让之人,则于小处不觉发见矣。盖好名之人本非真能让国也,徒出一时之慕名而勉强为之耳。然这边虽能让千乘之国,那边箪食豆羹必见于色。东坡所谓“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不失声于破釜”,正此意也。“苟非其人”,其人指真能让国者,非指好名之人也。僩。
徐孟宝问“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曰:“会得东坡说‘能碎千金之璧,不能不失声于破釜’否?”曰:“如此,则‘能让千乘之国’,只是好名;至‘箪食豆羹见于色’,却是实情也。”曰:“然。”曰:“如此说时,好名大故未是好事在。”曰:“只李守约之祖光祖删定曾如此说来。某尝把此一段对‘向为身死而不受’一段为义。盖前段是好名之人大处打得过,小处漏绽也;动于万钟者,是小处遮掩得过,大处发露也。”大雅。
△民为贵章
“伊川云:‘勾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始以其有功于水土,故祀之;今以其水旱,故易之。’夫二神之功,万世所赖;旱干水溢,一时之灾。以一时之灾,而遽忘万世之功,可乎?”曰:“‘变置社稷’,非是易其人而祀之也。伊川之说也,盖言迁社稷坛场于他处耳。”谟。
△仁也者人也章
或问“仁者人也”。曰:“仁是仁,不可说。故以人为说者,是就人性上说。”节。
“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此而已。一心之间,浑然天理,动容周旋,造次颠沛,不可违也。一违,则私欲间乎其间,为不仁矣。虽曰二物,其实一理。盖仁即心也,不是心外别有仁也。椿。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此是说此仁是人底道理,就人身上体认出来。又就人身上说,合而言之便是道也。□。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只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道。犹言“公而以人体之便是仁”也。子蒙。
“仁者,人也”,非是以人训仁。且如君臣之义,君臣便是人,义便是仁;尽君臣之义即是道,所谓“合而言之”者也。履孙。
“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言仁而不言人,则不见理之所寓;言人而不言仁,则人不过是一块血肉耳。必合而言之,方见得道理出来。”因言:“仁字最难形容,是个柔软有知觉、相酬接之意,此须是自去体认。‘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
问“合而言之,道也”。曰:“只说仁不说人,则此道理安顿何处?只说人不说仁,则人者特一块血肉耳。必合将来说,乃是道也。”必大。
问:“先生谓外国本下更有云云者,何所据?”曰:“向见尤延之说,高丽本如此。”广。
问“仁也者人也”。曰:“此‘仁’字不是别物,即是这人底道理。将这仁与人合,便是道。程子谓此犹‘率性之谓道’也。如中庸‘仁者人也’,是对‘义者宜也’,意又不同。‘人’字是以人身言之。‘仁’字有生意,是言人之生道也。中庸说‘仁’字又密。止言‘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便说‘仁者人也’,是切己言之。孟子是统而言之。”徐问:“礼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曰:“这般话,理会作甚!”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