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三十四·论语十六(7)
时间:2022-12-17 作者:黎靖德 点击:次
子升问:“上三句皆有次序,至於艺,乃日用常行,莫不可後否?”曰:“艺是小学工夫。若说先後,则艺为先,而三者为後。若说本末,则三者为本,而艺其末,固不可徇末而忘本。习艺之功固在先。游者,从容潜玩之意,又当在後。文中子说:‘圣人志道,据德,依仁,而後艺可游也。’此说得自好。”木之 或问:“‘游者,玩物適情之谓。’玩物適情,安得为善?”曰:“‘游於艺’一句是三字,公却只说得一字。”人杰集注。 △自行束脩章 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真宗时,讲筵说至此,云:“圣人教人也要钱。”义刚 △不愤不启章 问“愤悱”。曰:“此虽圣人教人之语,然亦学者用力处。”敬仲 学者至愤悱时,其心已略略通流。但心已喻而未甚信,口欲言而未能达,故圣人於此启发之。举一隅,其馀三隅须是学者自去理会。举一隅而不能以三隅反,是不能自用其力者,孔子所以不再举也。谟 愤悱是去理会底。若不待愤悱而启发之,不以三隅反而复之,则彼不惟不理会得,且听得亦未将做事。焘 “悱,非是全不晓底,也晓得三五分,只是说不出。”问:“伊川谓:‘必待诚至而後告之。’”曰:“愤悱,便是诚意到;不愤悱,便是诚不到。”节 凡物有四隅,举一隅,则其三隅之理可推。若不能以三隅反,则於这一隅,亦恐未必理会得在。 “举一隅以三隅反,只是告往知来否?”曰:“只是。凡方者,一物皆有四隅。”植 或问:“程子曰:‘待愤悱而後发,则沛然矣。’如何是沛然底意思?”曰:“此正所谓时雨之化。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子雨。忽然得这些子雨来,生意岂可御也!”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章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子於是日哭则不歌”,此是圣人天理。焘 问:“食於有丧之侧而未尝饱,亦以其哀伤之极,足以感动人心,自不能饱也。”曰:“哀,是哀死者,不干生人事。所谓‘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若丧家极哀,又能使人愈哀耳。又有丧家人全不以死者为念,视之若无,反使人为之悲哀者!”同元德记。焘 “子食於有丧之侧,未尝饱也”,有食不下咽之意。谟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不要把一个“诚”字包却。须要识得圣人自然重厚、不轻浮意思。时举 问:“博文亦可以学道。而上蔡解‘哭则不歌’,谓:‘能识圣人之情性,然後可以学道。’”曰:“圣人情性便是理。”又曰:“博文约礼,亦是要识得圣人情性。‘思曰睿’,只是思会睿。”节集义。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上蔡说得亦有病。圣人之心,如春夏秋冬,不遽寒燠,故哭之日,自是不能遽忘。”又曰:“圣人终不成哭了便骤去歌得!如四时,也须渐渐过去。道夫录云:“其变也有渐。”且如古者丧服,自始死至终丧,中间节次渐渐变轻。不似如今人直到服满,一顿除脱了,便著华采衣服。”贺孙道夫同。 问谢氏之说。曰:“谢氏之学大抵习忘,如以‘三月不知肉味’反是病,和韶乐都忘之方是。”必大 △子谓颜渊曰章 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章,曰:“专在‘则’字上,如‘可以仕则仕,可以久则久’之类是也。”时举 此八字,极要人玩味。若他人,用之则无可行,舍之则无可藏。唯孔子与颜渊先有此事业在己分内,若用之,则见成将出来行;舍之,则藏了,它人岂有是哉!笔下文云:“唯我与尔有是夫。”“有是”二字,当如此看。谟 问:“尹氏曰:‘命不足道也。’”曰:“如常人,‘用之则行’,乃所愿;‘舍之则藏’,非所欲。‘舍之则藏’,是自家命恁地,不得已,不奈何。圣人无不得已底意思。圣人用我便行,舍我便藏,无不柰何底意思,何消更言命。”又曰:“‘命不足道也’,命不消得更说。”又曰:“知命不足道也。”节 问“命不足道也”。曰:“到无可柰何处,始言命。如云‘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此为子服景伯说。时举录云:“圣人说命,只是为中人以下说。圣人欲晓子服景伯,故以命言。”如曰‘有命’,是为弥子瑕说。圣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未尝到那无可柰何处,何须说命!如一等人不知有命。又一等人知有命,犹自去计较。中人以上,便安於命。到得圣人,便不消得言命。”夔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