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方寸之间(2)
时间:2022-08-30 作者:李维文 点击:次
故事中的少年是明智的,既然砂锅都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也是同样的,已经无法挽回,惋惜悔恨于事无补,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下的东西很多。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果断抛弃吧。几十年的人生旅途,有所得,亦会有所失,只有适时放下,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做了错事,说了错话,受到上司和同事的指责,或者好心却让人误解,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总之,有的人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结果损害了自身健康和寿命。有的人之所以感觉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是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把自己折腾得既疲劳又苍老。其实,简单地说,让人放不下的事情大多是在财、情、名这几个方面。想透了,想开了,也就看淡了,自然就放得下了。 人们常说:“举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为了前面的掌声和鲜花,学会放弃吧。放弃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你的人生之路也可以变得轻松和愉快。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然而,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可能会得到。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拥有简单的生活,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要想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就得放弃安全的港湾。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如何放弃、放弃些什么。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昨天的辉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 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应放弃。 放弃,是一种格局,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 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要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而真正遇到大事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能够做到“糊涂”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因此,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而思想还要被那些小情所缠绕。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小事多糊涂,大事不含糊。”这最适合这种人了。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是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所以不得不糊涂起来。当人们想起这四个字时,在小事上不妨也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一回。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时,对一些不打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的同时不能丧失原则和人格。 如果能做到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与人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对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推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推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举止不变,表情安详,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 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退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现实中极少有人能做到像裴遐一样的境界,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语相向,即使在公共场合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人际交往过程中,没必要将事事分析得滴水不漏,小事上糊涂一些,别太在意计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增进感情,加快相互交往的速度。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数也数不完,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装得糊涂点,得过且过就是了,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更应该如此。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有时稀里糊涂地度日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当然,遇到大事不但不能糊涂,而且要铆足精神、开动脑筋思考解决之道。 大智若愚,即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行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 在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