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托马斯女士的手机

  在慕尼黑培训的10天里,托马斯女士作为赛德尔基金会的代表具体负责培训班的日常安排,与我朝夕相处。她热情开朗、幽默大方、严谨细致,体现了日耳曼人应有的品质,但令我最好奇的是她使用了15年的爱立信手机。

  我从资料中得知,德国人使用照相机的平均年限是15年,手机的使用年限平均10年,总觉得是理论上的概念,但直接地去接触和交流,才知道果不其然,就连导游高平(上海人)使用的手机也有10年的历史。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简朴而又务实的民族,低碳和节约的意识,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在理念上就是社会财富不仅是挣出来的,也是节约出来的,物品不坏不换,即便是坏了修好了再用,比如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还在,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

  这次到德国往返都是乘坐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除了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外,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节能环节。用餐的餐盒是硬质塑料做成的,可以重复使用;餐具不是塑料的,而是不锈钢的;卫生间用的擦手纸和卫生纸都是草纸。德国人很忌讳一次性的东西,一次性的餐盒、杯子,甚至是筷子不会一次性使用,即便是在中国人家做客,也会将一次性的杯子和筷子带回家冲洗后继续使用。德国人消费的擦手纸和厕纸都是最便宜的,尽管在大多数超市里都有各种不同档次的纸可供选择:有回收纸浆制造的,有超柔的,有湿厕纸,有带香味的,双层的,三层的,乃至四层的。而对德国的消费者而言,只有一种才是对的:那就是最便宜的那种。德国人知道,他们的钱不能就这么随便冲到马桶里去。

  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培训的十五天里,听了八堂课,参观了8个城市、镇、村、社区和工厂,每到一处,主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饮料和甜点自不必说,但饮料瓶却全是玻璃的,没有塑料的,就像回到我国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打开瓶的饮料喝完才能再开新瓶,绝对不允许浪费。在他们眼里,浪费水和其他资源,都是一种没有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行为。无论在德国的城市和村镇,房顶都铺着瓦片,但是没有“瓦当”这种东西,他们在房檐处都装有横向的金属水槽。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倾斜的房顶流到拦水槽,再通过外墙树立的排水管流到一人高的金属箱,收集的雨水用于浇花和草坪。德国多雨,需要人工浇灌的时候不太多,用自来水浇灌的成本其实也并不高。

  在与德国人一起聚餐时,总感到他们对食物特别节省,决不会铺张,点上一份西餐,一杯啤酒和饮料,让人觉得有点“小气”。但德国人不光把盘子里所有的东西吃光,还要拿面包片擦擦盘子。尽管西餐对我们东方人来说很难习惯,还是硬着头皮把盘子里的食物消灭掉。网上流传一个小段子,说有人不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结果被警察抓走了。这个段子有调侃的意味,但德国老人看到有人吃完饭剩余的食物多,则大声地呵斥,应是多次见诸于报端。

  在德国,你只要留心去观察德国人的行为,节约和低碳将无处不在。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整个国家成了一片废墟,颓垣断壁、万业凋零、饥寒交迫、一片狼藉,德国人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勤劳节俭的品质,二十年后重新建立起了一个经济强国。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行为方式,不能不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