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的表情
2022-06-29 网友提供 作者:凌鹰 点击:次
在湘西十八洞村采访那几天,我们就住在杨姐家开的旅社里。 杨姐的三个女儿都出嫁了,杨姐和老伴在家里开了个家庭旅社。杨姐忙不过来,她的大女儿就回到娘家帮母亲打理。晚上,杨姐的老伴在忙着记账,将一天的收入、开支仔细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他现在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杨姐的女儿在剥蒜子,剥了一大堆,为白天给客人炒菜准备的。杨姐在清洗一大盆红辣椒,这一家人都在为越过越滋润的日子忙碌着。 我们坐在杨姐家,和她女儿聊天,问她,这房子有多少年了?她告诉我们,房子是她爷爷留下来的,原来很破旧,后来改造、修复了,但不管怎么改、怎么修,都不改变原来的样子,保留着原来的风貌。这让我们感知到,这栋二层木楼原来那么微弱的心脏现在跳得很有节奏了。苗寨的建筑固然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但不管怎么修整,这里的人们都绝不会损伤它的内心,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早晨,我们起得很早,就在杨姐家前面的平台上坐了一会儿,透了一阵有点甜润的空气,然后就顺着那条铺得平平整整的村道随意地散步。走了不到50米,碰到了一个老伯,他用推车推着垃圾往外走,这样的情景本应该在城镇才有,可在十八洞村我们看到了,这让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我们了解到的一个卫生事件。 十八洞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严格的规定,家家户户必须自觉保持房前屋后清洁整齐,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苗寨看到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的原因。 可是,有一户人家却依然残留着多年养成的不打扫卫生的毛病。村干部去找他,叫他把自己家的卫生搞好,他却说,拿钱来我就搞,没钱,我家的卫生不用你们管。 无论村干部和扶贫队怎么做工作、讲道理,这户人家都置之不理。没办法,村干部就和党员们去给他们家搞卫生。第一次,这家人视而不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这样一次次帮他家搞卫生,村民们开始说风凉话了,说给村干部听,也是说给这户人家听。不久,村干部和党员们再去给他家搞卫生的时候,这户人家就羞愧地阻止他们,说他们家的卫生他们自己搞。村干部和党员们看到他一家有了这样的意识,当然暗暗欣喜,就微笑着离开了。此后,这户人家在全村居然最干净。 意识和观念往往决定事物的走向。 扶贫队刚进驻十八洞村的时候,一些老百姓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开口就要钱便源于此;一些老百姓不理解产业合作便源于此;一些老百姓对扶贫队怀着观望心态便源于此…… 扶贫不仅仅是把贫困者的日子扶起来,把他们的生活扶起来,更要把他们的骨气扶起来,把他们的思想扶起来。 十八洞村是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苗族村落,保留和传承着众多的苗族民间习俗和苗族传统文化。 十八洞村的扶贫,目的是为这个古老的苗寨治愈时间的风雨带给她的外伤和内伤,是梳理这个苗寨老祖母被岁月的风雨吹乱的长发。对这个苗寨村庄,扶贫队的扶贫工作确定了三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其终极定位就是,保留祖先的遗产,发掘当地文化特质,呵护一个村庄跳动的心脏和灵魂。 既要让这个破败的乡村变得更清新秀丽,又在升级改造中保护传统村落、传统人文。 扶贫队进村之后,笼罩在十八洞村不知多少年的昏黄黯然便一天天悄然隐退,一切事物和景象开始一点一点地走进一道道明丽的光晕。 凹凸不平的泥巴路全都变成了水泥路。 村后那条险峻难行的小山径变成了一条光亮的旅游道。 东倒西歪的木板残墙被修整一新,全都刷上了桐油,散发出好日子的清香。 斑斑驳驳的土墙都按照这里古老的习惯,糊上了清新的黄泥。坑坑洼洼的房前屋后和室内地面,都铺上了青灰色的石板砖。 以前只是村民们一种奢望的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和自来水,都像长出了五彩的翅膀一样,纷纷飞进了家家户户。 变了,一切都变了。 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还是原来房子的结构、房子的模样、房子的筋骨、房子的心脏、房子的灵魂。从建筑格局看,一切依旧,一切都保持着苗家的风情、苗家的风月、苗家的风骨。 梨子寨的最高处,那株高大挺拔的梨子树依然深情地站在那里,平静淡然地观望着这个山寨的每一次律动,每一个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