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解决拖延症(2)



    她的观点是:积极拖延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及时实行;消极拖延者则属于逃避工作,不敢正视自身的能力。

    另外,除了内在的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者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者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如果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拖延课程上,我们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延类型: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不够自信。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消极拖延常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消极拖延背后的帮凶是人们的情绪推断。

    A:“我觉得自己出息不大,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所以,我努力也没有用。”

    B:“今天没心情做事,所以,我最好躺在床上,不想出门。”

    C:“我很烦你,因为你对我不好,你总是想利用我,我才不会上当呢,我就是坐在这里不干活。”

    一个又一个的消极情绪推断,带来的后果,就是拖延的出现。与积极的拖延行为相比,消极拖延对人的危害最大。当一个人的消极感情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情绪推断的副作用就是感情用事,最终结果就是出现拖延。

    比如,你从超市购物回家后,看着桌上和地下一堆堆的书籍,突然想起来,自己该打扫房间了。你一直想着去整理,给自己计划了好几次行动方案。周三的时候就计划着周末必须要打扫书房,到了周末呢,面对仍然堆满杂物的桌子,一地杂乱的图书,你的消极情绪开始产生:“哇,这么杂乱无序的房子,要想把它清理干净简直是不可能的,到下周的时候我再打扫吧!”结果呢,一拖又是几个月。

    如果你发现房间应该打扫,没有任何的计划和想法,当即卷袖上阵,二三个小时过去,竟把书房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时,你就会在惊喜之余发现:原来事情不像想象的那么麻烦。

    这时,我们应该明确:到底是谁操控了我们内心的消极情绪推断?在心理学家看来,“极度的懒散”“拖延”将要执行的任务,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方法。而且,拖延的温床就是建立在缺乏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无论是情绪,还是时间。人们肆意地纵容着消极情绪,用拖延来迎合自己、愚弄自己,用拖延来对抗内心的焦虑。

    这种内心焦虑的产生,大多出现在接受或执行一项任务时,内心充满着压力,不知能否圆满完成任务。面对事情把握不大,举棋不定,这时,不断的拖延就成为了助力器。所以,要战胜拖延症,为自己减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你可以结合我们的压力课程,进行综合练习与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断绝拖延症的复发。

    顽固的本能

    拖延是一种顽固的本能,它的主要根源是什么?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致力于找出它的生理学根源,最后发现,拖延的产生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有关。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它还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

    如果前额叶皮层受到了损伤或者活动性降低,就会导致过滤纷杂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

    1.自我评估的失败。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所以慢慢失去自信,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太忙了?这是另一个隐性根源,有些人一直拖着工作不做,是因为他“太忙”。他的确很忙,但多数事情一点也不重要,甚至毫无必要。

    3.顽固的意志力。他不喜欢有人催他,越有人催促,他的内心越会产生强大的对峙意志:“你催我?我反而不做,必须等我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始做!”

    4.操控别人的意识。他们一点不着急,是因为别人都在着急地催他,所以他享受这种感觉:“我的选择在操控他们。”

    5.对抗压力。因为他每天的压力都很大,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否则他认为压力会更大。

    6.受害者心态。他认为自己无能,或者不知道原因。别人都会做,他却做不了。那么,索性就当一名合格的受害者:“我就是不开始。”,以加强这种受害者体验。

    来自奥斯汀的威廉说:“我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时,就觉得应该先弹一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实在不够完美,于是打开电脑;在互联网玩一个小时;脑子被搅乱了,我就上楼吃饭,吃完饭又觉得自己必须睡一觉,等醒过来,再次重复上面的事情。”

    威廉的自述不但代表了学员共同的心声,也是一些知名人物的经历。达·芬奇因为患有拖延症,遗留的未完成的画稿占到他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二;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症,只好采取极端的方法:他强令自己赤身***地写作,让自己无法外出,不受外界的干扰,来保证工作的完成。

    我们的统计显示,有拖延症的人占人口的70%以上,这次调查包括了全美60座大中城市,囊括了16~40岁之间的人群。人们的回馈表明,常人总有或大或小的拖延症,自己的心理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

    在学生群体中,这个比例更高,达到80%~95%。他们都有拖延的毛病,有些学生的拖延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甚至不能完成学业,痛苦不堪。究其根本,他们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总是将责任归咎于外界,始终无法找到解决的途径。

    拖延症的具体表现:

    1.20%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延的人。对他们来说,拖延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不能按时付账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