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吕端是榜样: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全文在线阅读)  > 3.吕端是榜样: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说话如同办事一样,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一味追究,该放则放;但对于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咬死不松口。
 
  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交往中的许多事情被搞坏往往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口不择言,骂爹骂娘,摆出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势。
 
  我们说“难得糊涂”,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做官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丈量。于是,在他们的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与世隔绝的病态心理。
 
  所谓“小事糊涂,大事精明”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种原则。汉代政治家贾谊说:“大人物都不拘细节,从而才能成就大事业。”这里的“不拘细节”,就包括了该糊涂时别精明的待人处世之道。
 
  吕端是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此人学生出身,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战乱,历练不少,但仍是满身读书人的呆气,似乎是个十足的糊涂宰相。有人为此说吕端糊涂,可宋太宗赵光义却偏偏认为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任命他为宰相。后来赵光义病重,宣政使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英明,做了皇帝以后会对他们这一党不利,于是串通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为太子。当时,吕端到宫中看望病重的太宗,却发现太子不在旁边,就怀疑事情有变,其中很可能有鬼,便在手板上写了“大渐”二字,让心腹拿着赶快去催太子尽快到赵光义身边来,这个“渐”字的意思就是告诉太子皇帝已经病危了,赶紧入宫侍候。等到赵光义死后,皇后让王继恩宣召吕端,商议立谁为皇帝。吕端听后知道事情不妙,他就让王继恩到书房去拿太宗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继恩不知是计,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房中。这时,吕端便飞快来到宫中。
 
  皇后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立即反驳道:“先帝既立太子,就是不想让元佑继承王位,现在先帝刚刚驾崩,我们怎么就可以立即更改圣命呢?”皇后听了无话可说,心里只有认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吕端仍不放心,他要眼见为实,太子即位时,吕端在殿下站着不拜,请求把帘子挂起来,自己上殿看清楚,认出是原先的太子,然后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吕端事先能明察阴谋,有所防范;事中能果断决策,出奇计击破奸佞;事后又能眼见为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仅明智,实在是功夫老到。在皇位继承的关键问题上,吕端的“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糊涂,大精明”无疑是成功的待人处事之道;假若相反的话,“小事精明,大事糊涂”,那就坏了,事情非搞砸不可。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