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书和CD带了吗

书和CD带了吗
 
  友人嫁了个美国男人,她说选择婚姻时,理由很简单:那个男人喜欢阅读,喜欢音乐,并且乐在其中。我很少听到这样的结婚理由,但真的为好友喝彩,她的幸福很简洁,很聪明,有旋律感。这只是个引子。她说去美国度完蜜月返回时,婆婆去机场送他们,没有常见的叮嘱,诸如带什么吃的啊,难舍难分什么的,倒是婆婆问了先生一句:“路上要看的书、要听的CD都带了吗?”她听了,感到非常意外。这两种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的可有可无之物,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需品,要随身携带。在机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拿着手机忙着接听电话、拿着iPad浏览各大网页信息的人,生怕漏过一个其实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她的先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常觉得不可思议:被一个电子小盒子控制了大脑,难怪会焦虑。
 
  友人讲了一件事:她先生有个大家庭,待在一起时,大家常常争论一些无用的事。有一次,好像是听到一段音乐,他们就为是谁的作品讨论了半天。她乍一听,非常奇怪,这么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居然可以郑重其事地花时间讨论和推测。
 
更有趣的是,先生和家人准备去露营,居然为一个帐篷讨论半天,什么样的帐篷看星星会更直接,中午午睡时晒进阳光的角度会更好……露营的第二天清晨,先生游完泳后,捧着一本书坐在湖边看,她说,清晨的阳光那么柔和,看着他的背影,她居然莫名地感动,他们真的太会过简单的日子了。友人很感慨,说她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看到国外大街上行走的人表情那么安宁和友好,因为他们的内心很宁静。
 
  她说第一次去先生父母家时,看到客厅里有一幅油画,非常有田园气息,她好奇地问:“这是谁的作品?”先生答:“是我奶奶的。”老太太业余画着玩的,没有章法,连小孩都会。再问桌上的十字绣是谁绣的,答曰:“我姥姥。”这也是绣着玩儿的。他们家里只陈列自家人的作品。比起他们来,中国的老人实际得多,哪会弄这些花时间却无用的东西?先生家里几乎人人会乐器,但学乐器远没中国小孩那么“苦大仇深”。她先生教书,但是很喜欢钢琴,常常在业余时间很享受地弹一首曲子放松,自得其乐;先生的弟弟不喜欢钢琴,却爱好贝司,就是喜欢弹,觉得过瘾,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周末家庭聚会时间,一家人弹弹唱唱,开心得很。他们学乐器不是拿来用的,只是拿来随便玩玩。随便玩玩,才会乐在其中。友人说:“先生在业余时间看书、听音乐、弹钢琴,他很重视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做这些无用的事,所以很少见到他不开心。”
 
  还有一件小事,我们时常忽略,觉得无所谓,他们却非常看重:先生与她回老家过春节,跟父母一起吃饭,她妈妈突然被水呛了一下,开始咳嗽,没想到,先生马上起身,去轻拍她妈妈的肩膀,让她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先生这个很自然的动作,让她妈妈也很意外,但非常感动。谁会注意到这么小的事?更让人惊诧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他们大家族的聚餐上:她舅舅也是因为说话呛了一下,没想到,她先生同样起身去拍,这一次,让在座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惊诧不已,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忽视的,却是她先生习以为常的,所以动作非常自然。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她先生会逐个问每个人想喝什么,茶、咖啡,还是别的?他关注每个人的口味。一杯茶在我们看来是可有可无的,先生却觉得是必需的。他说,一定要让大家享受每一个饮茶时间,喝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心灵宁静和被关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是我们以为不需要,便过滤掉了。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