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那些无从揣测的恶意(2)

 
  野野口和日高住在同一个街区,上了同一所国小和国中,野野口因校园暴力不想出门的时候,日高天天找他结伴去上学。日高有原则,有正义感,而且为人谦和,待人有礼,“不管对谁,他总是非常亲切”;而野野口的性格内向、怯懦,为了逃避暴力,主动去做了恶人的跟班,参与欺负日高的行动。即便如此,在日高成为畅销小说作家之后,他仍然提携想成为作家的野野口,甚至在得到了野野口参与校园暴力的证据之后,还帮助他隐瞒事实。
 
  单从这样的人物关系上看,日高完全就是野野口的救世主。可惜,恨意却早已生根。《圣经》说,人生下来就带着原罪,这些原罪被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之一被称为“嫉妒”!
 
  野野口的母亲非常不喜欢那个在她看来十分低级的街区,她总是用一种高人一等的语气数落着她的邻居们:“如果不是丈夫的工作需要,绝对不会到这里来居住!”而这一切在幼小的野野口心中也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家庭来说,他对日高是有心理优势的,但是,与日高在一起的日子,是野野口内心最无力的日子。日高对他所做的一切让他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可软弱的野野口却连痛恨自己都无法做到,于是只能将自身的一切失败归咎于日高。
 
  “明明是一个破烂街区中的小孩,凭什么获得大家的喜欢?明明打不过那些实施暴力的人,凭什么要去多管闲事?凭什么他能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我只能做儿童读物的作者?凭什么得癌症的人是我,而不是他?凭什么让他握着关系我名誉的证据?凭什么?凭什么?”
 
  这种自负与自卑的结合在野野口的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扭力,不甘与嫉妒让他的心理最终变得畸形,恨意便如同生长在野野口身体里的癌细胞一样,最终让他迷失了自己。
 
  更可怕的是,对于野野口来说,这样的情绪已经超越了意识的存在。在他忙于恨一个人的时候,在他忙于拼尽全力毁掉日高的一切的时候,满腔的恶意填满了他,以至于他已经无暇去寻找那恶意的源头。
 
  至今仍然记得午夜第一次读完《恶意》后,心中凛冽的寒意。
 
  我想象不出来,在漫长的一年里,野野口是用什么样的心情面对日高。我更想象不出来,他是如何任凭时光磨砺着恨意的锋芒,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犹如一只缓慢靠近猎物的豺狼。
 
  很想知道,当野野口在记事本中记录下日高的死亡时,他是怎样的心情;当他的计划一步步得以实施时,他又是什么心情。
 
  东野圭吾将人性中的阴暗放大到了极致,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它。合上书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在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如同野野口一般的想法。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可能更甚于此。毫无来由地讨厌一个人,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某种气味。上天从来没有赋予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权利,上天也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优于其他人的特质。虽然我们总是在标榜着平等与平和,可是,看看现实中的我们吧,我们冷漠的眼神,我们小小的掩鼻动作,我们微微皱起的眉头,这一切也许都是内心微小的恶意。



作品集章铧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