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真正火爆应该是从几个主角说了几句很有争议的话而起的,那句“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流传之广,几乎堪比“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然后就是关于这些话题、这些选择的大讨论。 如果事情只是如此,还算是正常的讨论,毕竟“真理愈辩愈明”嘛。但最近几家最具分量的官媒联手,排轰相亲节目,不仅指其拜金,尤其指其“低俗”。以最高舆论力量轰炸“低俗”,似有高射炮打蚊子之嫌。 往下的逻辑就顺理成章了。先有坊间传闻《非诚勿扰》将停播,制片方赶紧出来辟谣,说只是停录,连带着几个主角被封杀。最新的消息是不用停播,但要改走温情路线。具体举措之一则是请到某党校的女教授加入——关于这事儿大约算是于史有征的,建国后所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而是《婚姻法》,对相亲节目中出现党校教授,确实不该过于惊诧。 那些相亲节目的确不乏可议之处,抨击其拜金,有一定民意基础。但排轰所谓“低俗”,则不免遭致质疑。毕竟人类尚未进化到共产主义社会,无论我们怎样看不顺眼,所谓“低俗”还不能不到处存在,而且“低俗”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从当年的大鬓角、牛仔裤,一直到后来的邓丽君,每个时代都不能免俗,都有自己的“低俗”问题。而且最令人头痛是,无论怎样排炮轰击,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基本事实:所有那些被认为是“低俗”的东西,其实总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当然,所有的社会风尚或思潮都不会为所有民众所喜闻乐见,但至少,很多人喜欢那些“低俗”则无可讳言。这就说明,所谓“低俗”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能反映了民众的人性需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年同大鬓角、牛仔裤、邓丽君们作战总是以失败告终,总是被传为历史笑谈。与人性作战,无论怎样强大的力量,最终都不可能有胜算的。 这更说明,在很多情况下,低俗也许是被人为定义出来的,是“被时代”的新产品。拥有这种定义权的人或机构,则让人觉得比较可怕,他们居然可以定义一个时代的颜色,以至于能够把人的生活方式与人性需求,仅仅根据他们自己的偏好或利益需要分成三六九等,决定生杀予夺。 除了在价值观上排炮轰击所谓“低俗”而外,有些迹象也令人不免产生一种有低俗之嫌的想象,那就是阴谋论。 一般来说,阴谋论是正常社会中弱者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他们理解这个世界与平衡自己的心态。在我们这里,阴谋论虽然也是弱者的专利,但确实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比如在这样的故事当中,就不免让人想到原本以垄断资源而成为巨无霸的某电视台,会不会扮演了某种不甚光彩的角色。因为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系列相亲节目,确实是把收视率这件事弄得令人尴尬的高了;而记忆犹新的是,当年创造过收视与互动奇迹的地方台选秀节目,也是被高调批判之后渐趋式微;与此同时,某电视台根红苗正的选秀节目则隆重出台,虽然其策划与收视惨不忍睹,但人家是不会“被低俗”的,至少没人敢说它“低俗”。 这次是不是这种情况的重演?令人生疑。纵观历史,高调反对所谓“低俗”的背后,总会搭乘其他东西,因为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所谓“低俗”真有什么罪错,是个人都不免有“低俗”的需求和“低俗”的时候,都可能是私下里“低俗”的一份子。所以,“低俗”或许可以限制,可以省思,但不可以人为取消,否则,岂不连人类的繁衍都成了问题?这些其实都是常识常理。反对所谓“低俗”那些看上去高尚的理由后面,未必真是为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很可能不过借着反对所谓“低俗”的名目而另有发挥,借打掉其他“低俗”,为自己的“低俗”开道,实现自己利用“低俗赚钱的目的。 果如此,才叫一个真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