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是怒辞《非诚勿扰》
时间:2013-03-09 作者:乐嘉 点击:次
单挑个屁
单挑是笨蛋,群挑多省力 江苏卫视负责宣传的刘原,今天一上班给我电话时,我刚在地球那半边打完坐。她说孟乐二人从“好基友真感情”堕落到“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故事她可当作笑料,但我前几天在媒体采访时说的“非诚勿扰只发挥了8%”,让她被媒体烦晕了,她也不能代我解释,最好我能说几句话,否则她不得安宁,下午茶都喝不了。我说网络上的事越解释越糊涂,越响应别人会越来劲,你当它是个屁,不理就罢。我再问她看过射雕英雄传吗?知道柯瞎子为了杀兄弟之仇索命黄药师之事吗?知道黄药师当时怎么做的吗?她说,“亲爱的乐老师,你不是黄药师,咱也不在桃花岛,我在江湖飘,你帮我挡挡这跟我本来毫无关系的刀吧”,我说,“其实我也在江湖飘,谁挡谁死,不过谁让咱关系好呢,我死也不能让你死呀。” 于是说明几点,以飨天下: 1、我在江苏卫视迄今做过三个节目: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不见不散。这三者相比,个人喜好排名是:不见不散---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排名如此的原因是,《不见不散》最能发挥我的专业功力,相比之下,《老公看你的》最不需任何专业功力,毋需动脑子,闭眼都可做,并非我托大,而是由于节目成熟诱人且流程性极强,不需什么个人发挥。但从个人的名声收益上,排名是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不见不散,而且这种收益比是100:10:1,可是,在节目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上却是10:1:100。换句话说,那时,我在《不见不散》的投资回报率是1%,在《非诚勿扰》的是1000%。 2、我在任何场合提到的“专业功力”,是指我多年来苦心浸淫的研究,也就是“性格色彩”,一门将性格分析应用普及传播到各个领域的学问。这与我在主持上的功力无关,我本来就是个菜鸟,主持上根本就没什么功力。 3、我从没想过向职业主持人发展。当年在学魔术时,老师就教导我“职业”和“专业”是两回事。所以,我希望自己如果有幸做节目主持,就努力有朝一日做到“专业”,但我现在做的事,培养很多的“送奶工”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在我看来,比成为一名伟大的主持人意义更大,有人总觉得我想争什么主持人,是因为你,还没看明白我在做的事。 4、从《非诚勿扰》开始,江苏卫视一直和我的合作关系很好。那两个节目都是我辞的,辞的时候不太好意思,但台里很理解,在这个问题上,我很感激。谁谁谁真正怒辞的事情,只有他在准备彻底破坏和这个被辞对象的关系时,才会去做。我的腿那么那么细,江苏台的腿那么那么粗,显然,如果怒辞,我这么个小小的蝼蚁是不划算的。 5、《非诚勿扰》这种伟大的常态节目百年一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它的成功构成要件极多,所以我在节目中扮演很小的一个角色,而我在《不见不散》和《夜问》中因为节目的内容和形态不同,担任的角色显然更重。因为这个事情,所以得出我享受单挑所以嫌弃群挑结论的人,必定自己是个没脑子的穷光蛋。生意人的算账方法是问,一个100亿的公司你有1%的股份和一个100万的公司你有100%的股份,你选择要哪个?我不是生意人,但是这笔账,明眼人还是看得出来哪个油水多的。 6、因上所述,每个人在《非诚勿扰》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我所扮演的角色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经常需要直接给出答案和评点,无法展现过程,因此,喜欢我的人认为我一针见血和犀利,不喜欢我的人认为我嘴贱和自以为是,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他们看到的那些。我总是柏拉图地期望,能有机会展现给大众一个分析人们内心的过程,并且让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最终为己所用,那样人们才是会真正受益的,而这个期望在《非诚勿扰》中永远无法实现,这也就是为何我个人喜欢《不见不散》超过《非诚勿扰》的原因,这也是为何我说《夜问》在展现我个人的专业能力,展现剖析过程空间更大的原因。 6、喜欢看《别对我说谎》的人,一定比喜欢看《夜问》的人多。因为前者是窥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后者设计时,带有很多思考的功能,并非所有人对个人成长都有兴趣,何况电视本身就是娱乐的平台,大众目前看电视还是以找乐子为主,并非所有人都对理解自己和他人,寻求彼此的相处之道有兴趣。 7、《夜问》这个节目首集的收视率是0.46%,懂电视的人都知道不值一提,连个屁都算不上。但这个屁对我很重要,除了喜欢之外,因为迄今为止,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节目形态之前,《夜问》是我认为最能发挥我专业功力的节目。我这一生需要做些取悦大众的事来博得更多的话语权,我也已经做了一些,但我不可能因为名利而一味地做取悦大众的事而放弃了我内心的使命,我知道我的这个尝试会非常艰难,但是如果深圳卫视愿意尝试,我会愿意一直奉陪。 整体上,网络上的特性是:大家习惯对一个人的评价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还不习惯人性的复杂多面;大家习惯对一件事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还不习惯明辨真伪洞察是非;大家听说一个事情只管开头不管结尾,还不习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习惯别人帮我们嚼烂快速送到我们口中,还不习惯自己花时间咀嚼思考。 接受媒体采访,实在是个麻烦活。因为很多媒体骨子里认为,你既然接受我的采访,必然对我有所求,我既然满足了你的宣传欲望,你也该适当满足我的需求。我经常相信别人,我一直相信我解剖自己内心给你,你若能看到我的信任,我就得到信任的回报,遗憾的是人们想的你未必和你想的自己一样。 这几年,在被媒体捧和被媒体玩的过程中,我脆弱易碎的玻璃心变得不那么容易碎,这种锤炼是那么地弥足珍贵。我坚信,生活的残酷在于,人们最终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我坚信,所有那些不理解你的人,假以时日,如果有结果,他们必将明白;但如果没有结果,你要么等死,要么一直被骂,要么被迅速遗忘,直到有一天你拿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