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阿大战是世界杯上的经典对阵之一,自从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人雄起以来,德国佬一直是阿根廷人难以忘却的对手。
1986年,全盛时期阿根廷以3比2打出了近20年少见的世界杯进球决赛,1990年,跌跌撞撞的阿根廷和布雷默那一脚堪称上帝都扑不出的点球成为了两支队伍蝉联决赛权的表演内容,而此后16年里面,阿根廷的老对手变成了英格兰,而德国也在转型磨合期间阵痛;06年再遇德国,东道主点球大战气走阿根廷,而今天晚上,两支没有太大变化的对手,同样是八强战,比分却变成了豪门之间罕见的4比0。几乎每一场德阿对战,都打出了世界杯让人难忘的回忆,我们可以把很多比赛往这些比赛上面靠,但是德阿大战的内涵却从未被超越。 德阿之战没有英阿之间的政治因素,没有巴阿之间的地域纠纷,有的只是纯粹的足球。当阿根廷最伟大的马拉多纳带着他最得意的世界足球先生弟子,遇上一支队长伤退,小将当道的德国队时,却依然输个满地找牙,只能说明,在纯足球的角度上,目前的阿根廷还远远不如目前的德国。 不说阿根廷多豪华的锋线多强大的人品,单就本场比赛来看,阿根廷在于足球层面的内容方面远落后于德国。 看看年轻人的使用,托马斯穆勒、厄齐尔、迪玛利亚、伊瓜因都是首次参加世界杯的年轻球员,都是在主教练力排众议的情况下将其安排在重要位置上的人物,但是产生的效果确实天壤之别。德国队的4231阵型把托马斯穆勒、厄齐尔和波多尔斯基放在了3的这一条线上,厄齐尔秀丽的脚法和超强的控制球能力进行调度,波多尔斯基和穆勒虽然分居两边但是不醉心传中,而是采取内切的方式充当隐形杀手,克洛泽则在前面游弋,为身后三个人拉空当。这样的分工大大分散了进攻点,增加了射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对手的压力。与此同时,后腰位置的小猪仍可以参与进攻,而小猪以前的右边路则由拉姆打开,这也是托马斯穆勒屡屡得分的保障。几名年轻人的分工很均衡,不需要太出力,厄齐尔每次拿球突破我都觉得他没发力。 而阿根廷这边,伊瓜因由于一个赛季的出色发挥放在中锋位置上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带了米利托和帕勒莫的马拉多纳没必要让伊瓜因死撑到底,这就是考验一个主教练战术思想灵活与否的变化方面,梅西和特维斯不可替换,帕斯托雷有些年轻,那么伊瓜因这个位置完全可以让米利托和帕勒莫试试手。至于迪玛利亚,号称面条的他在场上的作用应该在于传中而不擅长突破射门,但是作为中路进攻传统的阿根廷,特维斯和梅西都不适合接传中破门,缺乏经验的伊瓜因一旦被贴身,传中球几无威胁,比赛中,特维斯有一个漂亮的传中球,但是伊瓜因被德国后卫有经验轻轻一撞,马上就失去了接球的平衡。这样看来迪玛利亚的位置设定很是失败,不如增加一个防守中场靠谱,让梅西几个人专心进攻。我一直认为这支阿根廷队,梅西的技术是核心,特维斯的斗志是点睛之笔,而伊瓜因则是跟着两位老大捡皮夹子的。而梅西和特维斯作为前场核心人物,在关键进攻区域之间的呼应太少,也许对于两人来说,个人突破是强项,引领集体传切并不擅长。 在我看来,改变比赛进程的两个关键时刻在上下两个半场的中段,上半场中段,德国领先之后,心态略有放松,而阿根廷一度控制场上局面,而下半场中段,在德国进第二个球之前,阿根廷一度围攻德国,尤其是下半场,此刻本正是老马换人改变局面的最好时机,因为只要一更换进攻队员,防守队员肯定会由于不习惯而吃对方的动作,帕斯托雷随后上场的无人之境就是证明,但是老马第一换人换的太晚,第二换的人不对。比赛在2比0的时候就结束了,马拉多纳除了咬手指没有别的办法,剩下的两个进球是德国人严谨比赛态度的回报,他们不会像荷兰人那样三个人打守门员都打不进。 此外,比赛打到现在,德国队堪称进攻华丽胜过西班牙,无论是面对英格兰还是阿根廷,德国都能够在只有三四个人的情况下在对方禁区25米以内轻松进行倒脚,而西班牙一旦进入对方25米马上就回传后腰后腰又回传到中后卫,然后又重新开始组织。这源自于德国队这波队员的长期熟悉默契,除了厄齐尔,进攻组几乎全部来自于拜仁,波多尔斯基也是近期才离开拜仁。而且德国队的强悍身体条件决定了德国队中场具备整体强力推进的能力,西班牙中场身体的欠缺只能决定他们要依靠不停倒脚来引开对方身体的压迫。如果今天晚上西班牙能够战胜巴拉圭,那么两支技术流的欧洲队伍将决出谁更能引领目前的足球潮流,说实话,我看好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