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的猫奴史(2)
时间:2016-12-25 作者:吴二棒 点击:次
嘛,我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嘴上说不喜欢,身体却很老实的人。
这只暖脚猫是陆游用盐换来的。宋代有“乞猫”的习俗,想得到猫,一般是拿着鱼或盐跟亲朋好友换,而不是去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南方盐缘二字同音,“今聘猫用盐,盖亦取‘有缘’之意,”人情味儿足足的。陆游有诗曰: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这心态还“小狸奴”呢,分明是自己成了“奴”而不自知。有意思的是,在陆游因为无力为猫儿准备毡子和鱼而惭愧的时候,同是南宋的刘克庄则写了一首完全相反的诗,读书人的闲趣由此可见:
古人养客乏车鱼,今尔何功客不如?
食有溪鱼眠有毯,忍教鼠啮案头书?
接下来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何挑选一只好猫?
春秋时伯乐有“相马术”,宋以后猫奴呈几何数量剧增,“相猫术”便应运而生了。元代俞本宗《家常必备》说:“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银尾用长。面如虎威声要撼,老鼠闻之立便亡。”这是好猫;又有一首:“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种绝,尾大懒如蛇。”这是坏猫。
总的来说,当时看猫以纯黄为上,纯白次之,纯黑又次之。猫要是知道人类这么分类,不知道会不会成立毛色平权协会。明清的人对猫研究越来越深,咸丰年间还出现了一本关于猫的百科全书《猫苑》。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是对猫的命名,你可以看看你家主子在清代叫什么:
四时好:纯黄或纯白或纯黑;
玳瑁斑:黄白黑相间;
金丝褐:褐黄黑相间;
乌云盖雪:身背黑,肚以下为白色;
踏雪寻梅:只有四爪为白色;
雪里拖枪:纯白而尾巴黑;
银枪拖铁瓶:纯黑而尾巴白;
垂珠:纯黑而尾尖一点白;
挂印拖枪:纯白而尾巴黑,同时额头有块黑斑;
绣虎:白色而有黄点;
梅花豹:黑色而有白点;
缠得过:身上、四足及尾上有花的;
……
我看完这么多名字后脑海里就一个念头:他们真闲啊……
如今猫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有时候我去燕南园闲坐,能静静地看一个下午的猫。它伏在石桌上晒着太阳,那不可一世的态度仿佛在说:这是我的地盘,这使我高兴!我要走的时候,猫用脑袋慢慢蹭我的腿,那眯着眼的表情仿佛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我要摸它的时候,它却又一下子钻进了树丛,“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我永远无法预测猫的下一步行动,也无法像它那样去直截了当地感知世界。这小生灵那么令人着迷,大概就源于此吧。
猫最早是作为“工具”被驯化的,但经过漫长的磨合后,人类反而被它的桀骜不羁所征服。“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人对猫的“驯化”,好像多少带一点《小王子》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