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


  
  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
  
  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
  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
  
  诗词之道,想来愁易写、乐难抒,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不幸或幸运的是,国破家亡国的事情并不是人人都能赶上的,那可写什么呢?那就是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可是,如果就连爱恨情愁、悲欢离合都少,日子实在太过平安舒坦,那又该写些什么呢?——还有一条路:闲愁。
  快乐的人生是一种不完满的人生,一个人如果总是要什么有什么,他很可能就会对要什么没什么的状态产生一定的欲望。于是,富贵少年的失恋有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审美活动,失恋的过程让他们如此心痛却又如此享受。人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向往平安快乐的日子,但在平安快乐的日子里却转而追求适度的“求而不得”以及由此而来的适度的惆怅与失落。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似乎永远都是不完满的,一旦达到完满却又渴求缺憾。愁,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仅次于吃饭睡觉。
  
  快乐很少会比烟花更持久,艺术作品中的快乐也很少会像哀愁那样得到人们的共鸣。快乐的意义往往是短暂的放松,而哀愁的意义却是深刻的感动。在一部美国的老电影里,一个失业女工用掉最后一点钱买了一张电影票,这个情节就其中那位女工而言,是在最难过的时刻用尽最后的钱去换来片刻的快乐,而对于观看着这个情节的电影观众来讲,这场观影活动正是一个“寻愁”的过程。
  好了,偶然也应该快乐一下,我们就在容若许许多多情深恨大的作品里看看这一首或许缺乏感染力的快乐的小词吧。
  一般认为这首词是写新婚,而且是新婚的第二天来回忆“昨夜”。“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已经很香艳了,接下来还要继续香艳下去:“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
  如果不熟悉典故的话,恐怕很难看出这首词应该属于十八禁之列。
  桦烛,是用桦树皮当中卷蜡,是一种很高档的蜡烛,现在“桦烛影微”,也就是光线变暗了,镜头到这里应该一切,然后就是第二天早晨的响晴白日,但容若还是以马赛克的方式继续写了下去,也就是“红玉软”。
  红玉并不是玉,而是人。这是《西京杂记》里的记载,说赵飞燕姐妹都是绝色天香,“色如红玉”,后来人们便以红玉来比喻美人的肌肤。花间词里有“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是说一位肌肤如红玉一般的美女娇羞着不肯和情郎上床,还有“酒醇红玉软,眉翠秋山远”,酒是醇的,红玉是软的。姜夔也有一首词,说:
  
  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别后无非良夜永。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说一位“如削肌肤红玉莹”的女子很好,温柔体贴,一起同床共枕好几年了。而男主角为了名利出外奔波,归期难定,想来那红玉女子一定把他当作薄情郎了。
  施肩吾写夜宴,也有“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这个“红玉软”是说三陪女喝醉了。孙棨有诗“彩翠仙衣红玉肤,轻盈年在破瓜初”,诗题叫《赠妓人王福娘》。韩世忠的妻子,巾帼英雄粱红玉,名字便叫红玉,大约因为她出身风尘的缘故。
  因此,在诗词里,红玉是一个很香艳的意象,尤其是“红玉软”,那就到了极至了。现在的问题是:以这样的语言来描写新婚之夜,是否合适呢?这真的是一首新婚之作吗?
  
  燕钗本来也有个出处,是神女赠汉成帝玉钗,后来玉钗化为白燕飞走了,宫人们仿其形制作钗,因名燕钗,也叫玉燕钗。容若这里用“燕钗”当无什么深意,只是泛指那女子的首饰而已。
  下片“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形容那忽喜忽嗔、乍啼乍笑的情态:正绷着脸呢,却突然忍不住笑了;正在“欢极”,却略略带着啼哭。诸家注本普遍推断这是新婚之词,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这两句化自王彦泓“悔多翻自笑,怨极不能羞”。到现在为止,我们见过了不少容若化用前人成句的例子,化用最多的就是这位王彦泓了。王彦泓,字次回,是明代后期的一位诗人,一生仕途不顺,诗却写了不少,传世诗集有《疑雨》、《疑云》,顾名思义,多是男女艳体诗,婉转相思,回肠寸断,有许多漂亮的句子。但现在怕没几个人还知道王彦泓这个名字了,他那些漂亮的句子也只是借着容若的化用而存在下去。
  这个倒霉的人啊,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娶妻贺氏,恩爱之极,然后,三十六岁丧妻,混到晚年也只作了一个无品无级的县学教官,五十多岁时死在任上。他要是能够预知今后,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呢。人人争唱饮水词,彦泓心事几人知?
  
  末句“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是二人陶醉于“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的快乐,求闹钟晚些再响,如果换在皇帝身上,那就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央及,就是恳求。莲花清漏,是一种雅致的时钟,具体的说法就很不一致了,一说惠远和尚因为山中不知更漏,所以用铜片做成莲花形的容器,底下有孔,放在水盆里,水从底孔里慢慢渗入,渗到一半的时候容器就会沉下去。一昼夜会沉十二次,是为十二个时辰。至于是不是还要有人在旁边守着,看这个莲花清漏一沉下去就赶紧捞出来重新来过,这就不得而知了。
  这首小词到底背后有什么真实的故事,那位女主人公到底是谁?这也一样的不得而知呀。


    作品集苏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