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思想碰撞 >

与教师朋友们谈谈“蓄势”(3)


  
  第二,不要与学生抢着讲话。
  
  老师与学生抢着讲话,即便学生接受了,当老师的也“失势”了。绝大多数的老师不注意这点,在与学生群体交流时(包括授课活动),往往学生不肃静,他(她)就提高嗓门。现在有许多学校的老师,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种交流障碍,却拙劣地用起“微麦”①,尤其是许多年轻老师,上课“全副武装”,身上挂着微型扩音器与耳麦,学生在下面说学生的,他(她)在上面讲他(她)自己的。我们姑且不说这种“交流”的效果,就是“微麦”本身长期使用,也是对身体存在着危害的。有些老师经过多年的使用,发现自己的听力衰弱,情绪烦躁、失眠,至于有没有放射线其他方面的危害还无从取证。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的语言是有亲和力的。通过“微麦”与学生交流,这种亲和力就被滤去了。语言也是存在“势”的,如果教师懂得在语言上“蓄势”,即便学生正在乱哄哄一团,只要听到老师的话音,就会立刻肃静下来。
  
  人的大脑神经存在着交互抑制功能。一个新的兴奋灶的产生,会抵制原有旧的兴奋灶的兴奋。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学会从生理与心理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上课学生溜号,通过吸引这部分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兴奋灶,抑制导致学生溜号旧兴奋灶,然后再过度到正常听课。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作法比简单地“责备提醒”要有效果。
  
  初高中学生,正处世界观形成时期,尚不能象成人那样理性地理解日常事物。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反应过程,简单地制止,很难起到抑制导致学生溜号的旧有兴奋灶的兴奋。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走到溜号的学生座位附近(一般老师走到学生跟前他们就不会再在下面开“小会”了),用突然变换的语速、音调讲课,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再回到讲台上,用善意的嗔责表情向学生传递刚才走近他座位讲课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溜号的兴奋灶就会被缓慢地抑制。如果再发现这个学生有溜号迹象时,就提问他(她)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提的问题,要避开刚才学生溜号时讲的内容,甚至提问点前面学过的关联内容也未为不可。还可以顺便把新旧知识联系强调一下。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过程。简单的理论,只能作秀。不用这种具体事例说事,就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不但课堂上老师不能与学生抢着讲话,就是在课外教育活动中也不能与学生抢着讲话。老师讲话,学生就必须静听。要向学生晓谕换位思考理念,既然自己说话需要别人听,就得学会听别人要讲话。当老师的,哪怕你只要与学生抢着讲话一次,你语言上的“势”就不复存在了。
  
  与学生抢着讲话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要尽量不与有这样习惯的老师共同面对学生。因为,他(她)们与学抢着讲话,你若在场,他的语言上的“势”失去了,你的语言上的“势”也会受到削弱。与学生抢着讲话是最拙劣的教育行为。如果你开了此先例,你要想当一个好的老师,就非常困难了。
  
  以前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学校都会把学习成绩最差的那批学生集中到最后一个考场,由笔者进行监考。结果这个考场最省事。即便有学生蠢蠢欲动,笔者也会用体态语言制止。直至本场考试之后,再对这场考试进行总结。经过几场后,学生接受了笔者的理念与程序,抄袭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语言上的“势”还在于语言的通俗性。如果你讲话学生多数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会对学生有慑服力。倘若一个老师讲话没有新意或云山雾罩,学生听起陈词滥调,只要你张口,孩子们就会反感。说话是要根据受众确定表达方式的难易度的。


作品集褦襶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