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中国传统医学,困境与出路(4)


  
  4.中医学教育制度合理吗?
  从历史上看,传统中医知识和技能通过家族血统得以传承,并且是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如果一个中医没有儿子,他会招收男学生通过师承关系传承,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我们所看到的中医都是男性。这并非科学的教育系统,而更像是技能和经验的传递。
  
  20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倡导下,中国已经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为止,共有7所中医大学和16所中医学院。一般来说,无论是中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还是药学院,中医从业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与西医有着同样的标准、招生条件和学习年制。在中医大学或学院接受教育的学生,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一般要花3-8年的时间。除了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论,像医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类似的西方医学科学,也包括在传统中医学的基本课程之中。1959年,传统中医课程在要求中医和西医学习的时间比例上,不少于7:3,但现在中医培养更加西化,中西医课程比例达到6:4,甚至是5:5,因而中医对中医教学质量以及能否在局限的时间内教授足够的中医知识和实践技能表示堪忧。
  
  同时中国的现代医科大学和医学院的所有医学生都要接受传统中医学教育。所有西医大学的中医课程约占总课程时间的10%-15%。
  
  目前,中医教育、教学人员既包括现代医学专业人员,也包括传统中医从业人员。一些主要的中医经典课程正在被西方生物医学体系所取代,中医西化的培养模式成为常态。结果就是,许多中医博士甚至不熟悉《黄帝内经》里的知识技能。正如邓太涛教授所说:“为了纳入更多西方医学科目,中医教学课程已经做了广泛修正。因此,中医学基本原理的教学逐渐弱化,导致许多中医学生对中医疗效失去了信心。”
  
  近年来,大多数专家对中医大学和中医学院不达标的教育质量表示堪忧,这些中医学校以综合的名义开设了中西医混合课程并招生,但其所培养的医学生既不接受现代医学标准,也不接受传统医学标准。丁邦晗这样评价中医教育:中医大学/学院的学生可能只记得传统老中医教科书上的一些处方内容,和一些现代临床实验室结果。他们可能理解中西医的部分知识,但是无法单独用中医学或西医学来治疗病人。
  
  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他们无法独自进行中医治疗,科研工作也只是模仿西医研究,缺乏实践与创新价值。
  
  目前的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步入困境:无法吸引出色的老师和学生。
  
  中医,未来何去何从?
  倡导取消中医的企图在中国一直引起不少争议,但是,从未成功过。20世纪90年代,中医教育和实践的深度出现较大滑坡,各方意见严重分化,产生诸多内部争议。为此,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尝试形成统一认识。与此同时,为了传承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性,相关学者和行政官员也诉求于政府领导人要求采取措施保护和调整中医的未来发展路径和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争议一直持续着。
  
  作者认为,中国的医学不是以简单的路径去发展,不能对中医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要有科学的前瞻性发展。发展中医学,实际就是发展中国的医学。因此我们可以尊重现代医学发展规律,至少来开展下列工作:
  
  1.严格执行国际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ICH-GCP)改善中国医学研究的质量(包括中医),提高了中国的医学科学研究,实际就发展了中医。
  现代科学的历史只有近300年,目前人们对中医理论及其所有有关概念,存在激烈的争议。在历史传承下,中医从业人员把这些理论和概念当作圣经来接受,他们不想用现代科学准则来检验传统中医学,因为他们相信传统中医区别于现代医学。另一方面,部分掌握现代医学的医生也不相信中医学,甚至有些试图阻止中医在国内实施。
  
  为解决这一争议,迫切需要进行更多随机对照试验以论证中医标准化治疗系统的有效性,在实施这种中医研究时,我们所有的学者,不论是中医或西医,必须遵守国际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准则。
  
  首先,证实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阴、阳、气、血、经络和六淫(六种致病外因)仍不能通过科学认证或检测、五脏六腑的不同功能机制尚不明确、传统中医诊断工具较抽象、中医的临床结果相比于现代医学来说记录较少,所有这些原因使人们相信中医可能包含无用的东西。因而,未来中国需要有勇气接受对中医的全面评估,避免不科学因素的存在。
  
  其次,以标准化临床记录为依据,在关键或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建立评估中草药的临床试验方案。在检查病人的临床状况和治疗结果方面,我们有必要探索更客观的评估参数。此外,在进行任何研究之前,需要仔细核对中医从业者的从业资格。并且,所有的临床记录、研究人员资格及其研究结果都要进行第三方稽查。
  
  第三,设计试验去辨别出一些常用中草药中所含的生物化学成分,因而更好地理解、发展和提高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最后,中医普遍被认为对免疫系统有增强作用,对慢性疾病或原因不明的疾病更有效。这些认识有偏差,我们有必要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中医起作用的机制,规范用药的准则,特别要排除是否是安慰剂的作用。
  
  2.加强中医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中医药管理局统计, 2010年我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172亿元,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5590亿元。
  
  据报道,中医每年门诊量接近13亿人次,占中国门诊总量的三分之一。
  
  纵观历史,由于中医在评估和监管上的困难,传统中医面临诸多艰巨的挑战,比如:中草药掺入化学药物、草本药物质量难控制、中医诊疗水平差,甚至许多中医没有执业资格。
  
  农村的卫生设施和专业人士的匮乏,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农村几乎没有具备行医资格的中医专家,但中药的使用比重极大。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加强市场监管极其重要。国际经验清楚地表明,医疗保健行业的监管只有在市场所有不同方面,包括1) 药品研究与开发——ICH GCP;2)原材料生产——GAP;3) 药品生产过程——GMP;4) 药品的销售和分销——GSP; 5) 中医医生资格认定,6)国家医疗行为监督管理;6个方面都同时采取监督管理行动时才能发挥真正的市场监管作用。不然,中国的中医药市场体系永远是难于发展和进步。


作品集赛先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