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不要被准则吓倒(1)(2)


  甘地继续说道:“这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时代。人们不能因为某一事物或观点新奇就认为它毫无价值。仅因为困难就说不可能是与时代精神不符的。以前从未想过的事物如今日日可见;不可能正在变成可能。”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当准则成为准则时,它就注定是用来打破的。一切创新都可以说是向现存准则挑战之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面对这一点,面对生活中的“葛第士神结”而不敢像亚历山大那样辉剑而解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实中有着“遵守准则”的压力,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
  不挑战准则,将注定我们的一生是无所作为了。
  别把准则当樊篱
  不要把准则当作生活中的一道樊篱,要融合它,把它变成一种方法论。
  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求,一个性格好勇上进,一个生性柔和迟缓。
  有一次,子路向孔子问:“对一件事情,是不是一想到就要去做?”孔子意味深长地说:“还有父兄师友在,怎么能一想到做呢?”
  不久,冉求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孔子马上干脆地回答“一想到就要去做,不然哪里有时间做呢?”
  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两个答案。孔子解释说:冉求柔和近于畏缩,因此需要鼓励他;子路好强近于急躁,因此需要警醒他。
  我们用刀切东西的时候,不会规定力度或深度的准则,因为东西的硬度和刀的利钝不同,我们的用力也就不同。
  在人生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所处的情境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面对的人事物不同,因此也没必要寻找或遵守什么准则。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要怎么干,也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么干。
  从小学开始,我们的教育就教会我们:要听话、要保持冷静、要面对现实。但这些所谓的理智只是一个刹车,让我们只会做那些大家熟悉的,被允许和正当的事,阻止我们去获得快乐的成功。赢得过人的成就。
  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太多的人只顾忙着从书本上学习新知识和理论,却忘记了怀疑,忘记了思考,更谈不上探索。
  准则是对自由和快乐的诅咒和压迫,无数天才死于准则。保持准则就意味着要做一个平均数,将一般的水准视为自己行动的准则,但快乐者一般是不遵循普遍被认可的准则的,他走自己的路,舍弃普遍的外在道德准则,而且不因此有任何的负疚感。
  人们眼中的好与坏,不外乎从外在的道德和伦理两个方面来看的。好的则嘉勉,错的则改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可吃!相反,有些“坏”孩子活得更甜蜜!因为,好孩子们太符合准则,太中规中矩而没有乐趣……
  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人与好人,必须要循规蹈矩!它的基础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进行压制,让我们承认一个无法达到的准则,然后就会害怕别人的批评,并对一个小小的表扬感到满足。
  我们屈服于这些外来的标准,并且因为无法满足这些标准而依赖于那些来批评我们的人。在这个基础,我们就会渴求尽可能地符合“准则”,得到批评者的承认。
  比尔?盖茨那样逃学逃出一片光明,韩寒那样弃学从文一举成名,不也是一种成功与快乐吗?老老实实接受学校教育的默默无闻,校园另类却叱咤风云,这只能说是对我们教育的讽刺。
  所以,跳出传统社会的评价标准,按自己的准则生活,自己评价获得的成绩和失去的东西,活得出格一点,另类一点,有品位一点,也会成功也会快乐!硬要守在一棵树下等果子吃,除非像牛顿那样,由苹果落地而想到万有引力。
  那也只是异想天开!父母还叫他按时回家呢!多数人没有自己的风格,接受的只是循规蹈矩的教育!但这种生活却不如就利用“克隆”技术,将成功者的基因拷贝一下。
  可克隆出来的人生能快乐吗?
  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着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拦着自己。我们的禁忌越多,成就越少。
  作为社会的人,并不能百无禁忌。但他只应有一种禁忌——法律。除此之外,越肆无忌惮越好。
  在快乐者看来,所有的一切都通向成功。来自别人的反对,比如我们太不理智了,让我们害怕,阻止了我们成功。我们把所有的梦想都丢在地上,指责自己是个空想家,并向失败低下头。
  要告诉自己,从今起我不再想向准则看齐,我要自由地快乐起来。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获得别人没有得到甚至根本就不相信的成功,我们就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了,因为无论将来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将因为摆脱了外在准则的压力,而变得安然而快乐。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