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飞沫(3)
时间:2023-07-10 作者:潘旭澜 点击:次
《新唐书·则天皇后列传》云:“太后春秋虽高,而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武则天年纪虽然大了,而善于自我涂抹润泽(打扮保养),即使她身边的人也不觉其衰老。这原是合情合理的纪实,也说不上什么贬义。可是,不知是嫌“善自涂泽”不符合艰苦朴素精神呢,还是嫌不够大众化革命化,或者别的什么,郭文却特地解释说是“注意卫生”。固然别出心裁、古为今用,却不能说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连这么点小事,尚且如此曲意维护,别的问题也就无须认真看待了。 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从唐朝流传至今。我只见过郭文说它“责骂多无根据”,是骆宾王文人无行的一个物证。这个评语,真是有趣得很。 武则天是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这里没有全面评述她的功过是非的意思,只是谈了几点零碎感想,凑凑热闹。 刘柳双星 刘柳,一对好友,两颗文星。 很久以前,我读了刘禹锡、柳宗元,觉得他们相同相似之处很多,不同不似之处也非常明显。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贞元九年(793年)同科进士,并同为士林所推崇。李诵(唐顺宗,年号永贞)当皇帝的几个月里,刘柳都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政治活动。随着中风的李诵被迫退位,短暂的“永贞革新”失败,刘柳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刘在朗州,柳在永州,达十年之久。元和十年(815年)一同被召至京,还是不用,只是循例升点官,再遣为远州刺史。刘在连州(今广东连县),柳在柳州(今广西柳州市)。不用说仍然是一种流放。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卒于柳州任所,刘一再为文祭之,又多次作诗悼念。但刘尽管又辗转于夔州、和州,最后还是被召回任太子宾客,活到会昌二年(842年)。 刘柳不但二十多年经历极为相同相似,政治、哲学同声相应,在文学上也互相辉映。政治上都是王叔文主要帮手。他们一同策划了贬斥贪官、废止宫市、停止盐铁使月进钱和地方官进奉,试图剥夺宦官兵权。在哲学思想上,柳的《非国语》、《天说》提出:天是由混沌的元气所构成,并没有神的主宰。刘的《天论》三篇,丰富和发展了柳的观点,认为古人说天无形,实际上是“无常形”,受到柳的赞许。刘有“诗豪”之称,作品广泛流播。柳的诗文,“名盖一时”。 为什么有这么多相同相似,柳只活到四十七岁,刘却能寿逾古稀,终年七十一? 看来,与他们性格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刘禹锡性格较开朗外向,所以遇到挫折时,比较达观,能随遇而安。被贬朗州、连州,仍旧饮酒访妓,游览唱和,求得自娱。更重要的是,敢于用作品直接宣泄心中的不满与郁结。他的《聚蚊谣》、《昏镜词》、《养鸷词》、《百舌吟》、《飞鸢操》、《有獭吟》、《摩镜篇》、《学阮公体》等等,都是政治讽刺诗。抨击政敌,讥讽时政,发泄不满,表示与对手势不两立。在贬谪十年之后,被召回京,作了着名《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直白地讽刺了依附宦官的新贵,引起“执政不悦”,于是和他的朋友再度被贬。又过十余年,再召回京,任主客郎中,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表达了虽一再遭受打击,仍坚持自己信念,绝不妥协的心情,以及对政敌的蔑视。因为这首诗,他又被改任太子宾客这一闲官。然而,正是敢于发泄,敢于出气,心中少些郁结,日子不那么难过,健康就不太受损害。 刘禹锡只是对政敌不妥协,在官场上却交游甚广。以其父刘绪的关系,更因为他做过多年幕僚,认识的大小官员相当多。只要不是政敌,都能同他们交往应酬,表现出他为人圆通的一面,因而也能得到他们的关照。比如公元815年将被派遣去播州(今贵州遵义),势必与老母永诀,就是宰相裴度为他说情,才改派连州的。他的交游,淡化了孤寂与忧愤。 柳宗元的曾祖父(一说曾伯祖)柳灭,高宗时任宰相,因得罪武后而被杀。其父柳镇任侍御史,以刚直闻名。柳宗元早熟,精敏绝伦,乐为他人,热心政治,急于建功立业。受贬谪后,对政治仍很执着。深感失落与抑郁,而又不像刘禹锡那样敢说敢骂。他写诗文,都很当一回事,不草率为之。宣泄忧愤的成分较少,心灵熬炼则很多,而且写作本身也是高强度劳动。当柳州刺史时,力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革除弊政,解放奴婢,兴办文教,蠲免民间各种债务,破除一些迷信陋习,为柳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公务辛劳之余,生活清苦寂寥,又老是挂念着一些同时被贬的友人。从《登柳州城楼寄汀漳连封四州》,可以想象到他的处境和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