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寻找(9)



    回首看,远征军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在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愈发感到这段历史弥足珍贵,愈发感到中国远征军的壮举值得后人敬仰和追忆。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永远缅怀这支英雄的部队。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为国捐躯的英烈长眠异国他乡。

    我没资格为志愿者们点赞,我只能向他们鞠躬。

    吴缘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他的大个子很显眼。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他此行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就是去缅甸北部克钦邦的首府密支那,把他的四伯吴其璋的遗骨带回家。

    其实我和吴缘的交集,早在2011年。

    2011年3月,当时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个建议案,《关于搜寻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迎接八万亡灵回国的建议》。提出“成立专门机构,尽快地全力地搜寻烈士遗骸,将八万亡灵迎回祖国安葬。”这个建议案,是在孙春龙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当时已经辞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帮助老兵的公益活动中,其中就包括寻找远征军遗骸一事。

    孙春龙告诉我,在缅甸仰光、曼德勒、密支那等大城市,到处都是日本人修建的慰灵碑、纪念碑,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日本人前往缅甸进行祭祀;在缅甸仰光的英军墓地,亦有英国官方派出的专门机构,进行墓地的管理和维护;台湾方面,马英九亦前往孙立人将军的墓前进行祭拜,孙立人曾是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这一信息显示,台湾方面对这段历史已开始关注。我们也知道,美国至今没有放弃寻找二战中牺牲的战士的遗骸,包括和中国军方签认相关协议。

    我在建议案中将这些情况如实写入,并指出,优抚卫国军人是国家的责任,寻找并安葬烈士遗骸,是一个国家对为国捐躯者的最大尊重。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局限,致使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抗日老兵能魂归故里,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今天,我们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日益强大、国际形象日益提升的国家,很有必要尽快弥补过去欠缺和遗憾,将这一工作进行完善。

    建议案提出后,得到了非常多的代表的支持,后经媒体报道后更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提交到两会后,民政部及时给我做了回复,表示国家即将启动相关工作。

    吴缘告诉我,当他从媒体上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激动。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果然,2011年年底,国家正式启动了境外烈士墓地和遗骸的保护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相继展开,比如对境外烈士墓地进行普查,对一些境外墓地进行修缮,或迁回。

    吴缘的寻找终于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自父亲将寻找四伯墓地的重任委托给他后,他一直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这个责任不仅仅来自父亲,来自家族,也来自整个中华民族。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不应该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出征的将士。不会让我们的英雄长眠在异国他乡。

    吴缘一次次地踏上寻找之路,仅仅是去往中缅边境腾冲,就多达22次。

    我满怀期待地在腾冲等待着,希望吴缘的愿望能达成,我能亲眼目睹吴其璋烈士魂归故里。

    我感觉自己在等一个悬念,而这个悬念是那么伟大,那么牵动人心。

    但是和我一起去腾冲等吴缘的“我们爱老兵网”负责人,我的本家裘黎阳却不乐观。他跟我说,估计这次还是困难,还不能接回来。

    我知道裘黎阳不仅是关爱老兵的志愿者,还是一位二战史爱好者,他非常熟悉滇西抗这一段,也熟悉远征军,他比我更有发言权。

    我问为什么?不是已经找到墓地所在地了吗?

    裘黎阳说,墓已经不在了,六十年代就被平了,中缅关系一直比较复杂。现在墓地所在地是一所小学,不是那么好挖掘的。

    我感到遗憾。但还是抱了一线希望。说不定呢?

    我们继续在腾冲等待,在那个抗战中第一个收复的英雄边城。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