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寻找(8)



    如今见到六叔,看到父亲牺牲时的照片,看到父亲墓地的照片,吴贤书激动万分,他们寻找已久的父亲,原来是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是一位可以载入史册的抗战老兵!他终于可以自豪地向世人证明父亲的清白了。几十年的冤屈,压抑,悲伤,都化成了滚滚的泪水。

    遗憾的是,年逾七十的他,真可谓年迈体弱,已无力奔波。

    吴其轺对侄儿说,你放心,这不是你个人的愿望,是我们吴家所有人的愿望,我们一定会把你父亲的遗骨找到,带回祖国的。他是牺牲在战场上的,是为国家尽忠的;但是他没能给父母尽孝,把他迎回家安葬在父母身边,就是让他给父母补回孝。

    吴缘对他说,堂哥,你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寻找墓地、带回遗骨的事,就交给我来完成吧。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我们吴家这个心愿的。

    吴贤书抹了一把泪水,默默地写下委托书,委托堂弟吴缘,为他寻找父亲的墓地,带回父亲的遗骨。

    不久之后,吴其轺便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离世,让吴缘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可是,距离大伯拍下墓地照片的时间,已过去了差不多六十年了,世事沧桑,墓地还能在吗?就是在,该怎么找呢?毕竟是异国他乡,遥远而又陌生。吴缘只能大海捞针般的一点点搜寻,从网上搜集信息,向当年的老兵打听,写信给台湾方面联系。所有能尝试的方式,他都尝试了。

    2007年的某一天,吴缘偶然得知,云南作家晓曙要去缅甸考察,他连忙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晓曙,请他前往密支那,帮忙寻找墓地。晓曙答应了,他去后,找到了当地一位老华侨艾元昌先生。艾先生得知是吴家的后人来寻找墓地,万分感慨地大叹一声:你们终于找来了,我都替你们看了60多年的墓了!

    这句话吴缘永远难忘,至今一说起就激动。因为这句话,他终于清楚地得知,四伯的墓地就在密支那,曾经为四伯祭祀过的人还在。这让吴缘的寻找,一下子明确了方向。

    随后,吴缘又找到一位当年和吴其璋在同一个部队的远征军战士,他就是居住在杭州富阳县的92岁高龄的赵荣惠老人。老人一提起吴其璋就泪流满面,原来他曾是吴其璋的学生,跟随吴其璋到缅甸的。他说吴其璋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为人诚恳,很受官兵们的爱戴。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密支那,1944年12月的一天,日军再次发起反扑,吴其璋和战士们在一座观察所执行任务。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上观察哨顶楼侦察,就成了一项与死神打交道的任务。为保护战友,吴其璋却总是抢着去。那天黄昏,当他爬上顶楼观察炮弹着落点时,不幸被日军狙击手击中,颅骨中弹,当场牺牲。

    九旬高龄的赵荣惠老人说起这段往事情绪很激动,他不住地流泪,反复说,吴教官是个好人啊,我对不起他,没保护好他。

    吴缘听了老人的讲述悲喜交集。虽然伯父的牺牲让他难过,但他更为伯父的英勇行为深深的感动。以前关于伯父怎么牺牲的不太确定,今天他终于知道,伯父是个英雄,是保护战友执行任务牺牲的。难怪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浩荡英风”四个大字。

    这样一位英雄,即使不是他的伯父,也应当将他的墓地找到,将他的遗骸带回。

    八、远赴中南半岛

    我第二次见到吴缘,是在腾冲。2015年的4月中旬。

    杭州一面,听吴缘讲述了吴家的抗日英雄故事,我被深深感动了,也有些震惊和羞愧。在此之前,我竟对故乡这位抗日英雄竟一无所知。而且,对杭州这样一批致力于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也一无所知。

    我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向他们致敬。

    最初我去腾冲,是想参加孙春龙他们组织的“接远征军将士遗骸回家”的志愿者活动。去后发现,参加此活动是要出境的,我不太方便;同时还发现,来报道此活动的媒体已非常多了,于是退出,索性继续采访吴缘。

    吴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到腾冲时,他已和志愿者一起出境到缅甸去了。我从网上得知,这些可敬的志愿者们,出境前在腾冲的国殇墓园祭拜了远征军的阵亡将士,并庄重许愿,要把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远征军将士的遗骸接回家。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