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挑战苦难,扬起永不落的风帆(5)



    父亲答应了吉宁博士的请求。从此诺贝尔便与硝化甘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诺贝尔工厂因接不到军方的生产订单而告破产。1859年,诺贝尔的父亲离开圣彼得堡回到瑞典后,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海伦涅堡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准备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

    1863年,诺贝尔应父亲之召回到瑞典,同父亲一道研究新式炸药。但诺贝尔与父亲的思路恰好相反,他把硝化甘油作为爆炸物的主体,把黑色火药仅仅作为引爆的辅助因子。

    炸药的研究发明工作是最具危险性的,诺贝尔为此研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864年9月3日,“轰”的一声巨响,从诺贝尔研究液体硝化甘油的试验室中发出爆炸声。在这次的事故中,诺贝尔的5名助手和他的弟弟当场被炸死,而诺贝尔本人侥幸逃过此劫,但他的一只耳朵也被巨响震聋了。

    面对失败,诺贝尔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持到底的决心。他把试验地点选到了位于郊外的马拉湖上的一艘平底船上,并把所有的设备搬到了那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诺贝尔按照他的研究,终于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用来引爆炸药。可是实践证明,硝化甘油长时间存放后会分解,受到强烈震动也会引爆。诺贝尔决心研究出更为可靠安全的炸药。

    风险与成功并存。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实验室笼罩于滚滚浓烟中,瓦砾飞扬。

    许多人闻声赶来,惊恐地叫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正当人们惊魂未定时,诺贝尔却从烟雾弥漫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只见他满身灰尘,鲜血淋淋。他一跃而起,用血污的手指指着破碎的衣服,高兴得热泪盈眶。

    他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这就是诺贝尔在1863年完成的第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即“诺贝尔专利炸药”,又称硝化甘油炸药。这一发明取得了瑞典、丹麦、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利证书。

    1866年10月,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诺贝尔终于制成了命名为“达纳炸药”的黄色固态炸药。“达纳”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之意。他在柏林东郊进行了黄色炸药的公开试验,并大获成功。随后,诺贝尔以他矢志不渝的精神研制和发明了雷汞炸药、安全炸药、无烟炸药等多种炸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遗嘱,把他的财产全部捐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每年的收益用来奖励全世界在物理、化学、文学、医学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来源。

    1896年12月7日,诺贝尔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突然脑溢血发作,倒在了写字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10日凌晨离开了人世。

    历史经验与智慧:

    凡事不要想一步登天或急于求成,只有点点滴滴地努力和坚持不断地前进,才能走向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就能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

    海伦·凯勒的聋哑世界——绝不向命运低头

    受苦是生命的实质,也是性格中闪光的力量所在。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海伦·凯勒于1880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上。她从小聪明过人,六个月就能够清楚地说出“您好”、“茶、茶、茶”,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们的动作。

    然而不幸的是,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十九个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去了她看、听的能力。从此,小海伦的世界一片黑暗,寂静无比。

    小海伦的生活一片混沌,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药可救的废物。可是,她的父母和亲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反而用更多的爱来给予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1887年,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海伦一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家庭教师安·曼丝福特·莎莉文。她不仅在学习上是海伦的老师,在生活上也是她的好朋友,给了海伦无尽的爱和帮助。她首先带着海伦触摸身边的各种物品,使她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然后,她在海伦的手心里拼写这些物品的单词,使她知道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