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石
时间:2023-06-14 作者:泥水 点击:次
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全文在线阅读) > 童心石 泥水 我从事建筑行业几十年,每天都要和石头打交道,见惯了不经打磨、千奇百怪的石头。 初夏,偶然一个机会,跟随作家采风团到合浦奇石协会参观琎石展。见多了粗粝的石头,再看这些经过人工、千锤百雕的石头,我还真有些不太适应。长江、黄河、蒙古包,观世音、弥勒佛、十二生肖,再到各式首饰品,应有尽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应接不暇,脑子里迅速收罗词汇,还觉不能详尽其状。 这时,听到同行中已有作家在急切询问:“请问这块石的价钱?” 回答:“老师,对不起,这个用来压阵的,不出售!”我赶忙过去,这是一块没有标价,也没有标识名字的石头,就以半个东道主的口气说:“您请示老板,让作家观赏一下还是可以的吧?” “稍等,我问一下就回。” 趁空儿,我与老师聊起来,老师说他们家乡盛产石头,打小长在石头堆里,见石,自然多了一分亲近。 师傅很快就回到了柜台,只见他在橱柜上仔细铺展丝绒布,再用做了记号的钥匙打开橱柜,双手捧出那石头,一切进行得小心谨慎。石头摆在暗红色丝绒上,我们三人围着这块石头,谁也不忍再挪动它,担心有什么闪失似的。 我问师傅,不取名字?师傅一脸诚实:刚到我们展厅不久,得来颇费周折功夫,今天来的都是文化人,真可写写,经过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 我说:看它形状,就以形状起名儿,暂管叫它“童心琎石”。 师傅这下高兴:这名字我觉出好儿来。我说:怎么个好儿来?师傅:您别让我为难了,今天来的都是作家。石头和心放一起,就是好呗。 师傅一定让我们拿起石头揣摩,经不住师傅再三相让。手捧这块“童心琎石”,这哪里是一块石头,分明捧了一颗童心,它不见一丝瑕疵,我试着变化角度,似可看见里面还套着一颗心的形状,难怪要压阵。我放下,再退后几步,变化不同角度,距离在变化,光线也在变化,从近到远观它,仍可清晰见得里面的纹理。 参观时间到了。 师傅递出名片:您随时来,看得出,您是真喜爱。 车一路颠簸,而我却停在这颗琎石上,我是停在它那一颗纯粹的初心上。我仿若回到童年,回到青涩。 20世纪70年代,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家乡石湾中学,每个星期,必带5斤6两米,5角钱,交到学校。再带一点腐乳盅,一点萝卜干,就是一个星期的菜了。父母念我在学校,顾面子,才带这些菜,他们和年幼的弟妹在家,不舍得吃这些。一个星期,即便5角钱,也来之不易啊,为5角钱,我常常哭得鼻长嘴短。但也往往因这一哭,就能带够这5角钱,甚至个别星期有可能得到一元钱。我想:要巩固这种“好日子”。于是,周末回家先帮家里担满一缸水,再把院子打扫干净,再不停歇赶到地里。 一个周六的晚上,父亲外出做水利去了,母亲患病在床,她叫我到她身边:“全儿,下星期的伙食费没有着落,我只劈了半担柴,你再劈半担,这样凑够一担,明天一早到石康卖掉,伙食费就够了。” 翌日凌晨2点我便出发了。俗话说年少力短,不到80斤重的担子,走200米远便要停一下。到石康农贸市场天还未亮,放下担子,急忙跑到路旁破旧的厕所,来不及分辨男女,就冲了进去。然而,黑暗中听到的是女人的尖叫声。掉转头撒腿跑,就在这关口,不偏不倚,踩到一块有棱角的大石头上,重重摔倒在地。只见那女人向我走来,我抱紧头哆嗦着,等她责打,等她责骂。但当她知道我卖柴求学时,便弯下了腰拉我起来。此时的我,说不清是冷还是感动,抖得更加厉害。她说:“不怕穷,就怕缺志气!” 多年后,我再次回到家乡,专程去找那块石头,别说石头,当年的市场已不见踪影,家乡也在经济大潮中拆建着。 都说石可言情。 石头真可以以情传人? 前不久,展馆师傅托人找到我,那块石头终可出售了。 放下手中的活儿,迫不及待,急切约三五好友同去展馆。 家人不解:“那石头贵在哪里?”我:“以后,你们会知道,石,不在贵哩!” (选自《北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