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全文在线阅读) >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在1949-1950学年里,我们在分析八年级的一个班的上课情况时,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的同学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对书面作业的评分、对回答教师问题时的答案的质量,都显得无动于衷。……不及格的分数并没有使这些学生感到不安。他们对自己的同学的成功和失败也抱着与我无关的态度。我们向自己提出了一项任务:分析一下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和家里的学习情况,找出这种消极态度、缺乏学习热情的原因。?
我们听了一个叫阿拉的女学生在文学、代数、物理和历史课上的回答并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体验到那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的情感(这种情感能表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花了力气的)。因而,在这个女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没有克服困难的强烈愿望,而且她连困难的地方也没有觉察出来。……显然,她在准备功课的时候,本来就缺乏那种认真地思考一切、把一切都弄清楚的愿望,也就是说,她选择了一条把最容易、最好理解的东西机械地背诵下来的道路,以便在上课时能够不太费力地复述出来。阿拉的回答是单调乏味的,既不能激动她自己,也不能感动别的同学。该班许多其他学生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们发现,这个班里对同学的回答的质量也缺乏集体的关心,这种情况是学生对整个集体的学习缺乏热情的后果。一个学生回答得很糟,前言不搭后语,全班学生对此无动于衷;同学回答得很好,表现了他有很好的知识,也同样没有任何人表示激动。如果说"二分"还能引起一个学生的不安,那么得个"三分"他就完全心满意足了。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要得个"三分"他就满心轻松地坐下去了。对于完成家庭课业的认识,学生们首先把它看成是要"学会"教科书的若干页数而已。?
这些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必须在课的本身、在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去寻找学生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对一些课和教师工作情况的分析表明,我们上面指出的事实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例如文学教师,他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难的难点上。更有甚者,教师竭力把这些"难点"化为极其容易的东西,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教材里并没有任何复杂的地方,一切都很容易,不需花费特别的努力就能掌握的。他没有强调指出困难的概念和大纲里难懂的部分,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教师人为地把一些"棱角"磨平,减轻学生掌握教材时的难度,这就代替了教给学生去克服困难。其结果,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把困难的教材降了格,或者马马虎虎地学过去。……?
教师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带着同样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学生也并不把优异的分数看成是顽强劳动的结果,而认为是碰巧;对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认为是失败,而认为是
"正好碰上了难的问题"。?
我们做出这个结论是有具体事实作根据的。女学生拉伊萨在文学课上得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在课间休息时间,我们问她:"你应当怎样做,才会不再得不及格的分数呢?"她回答说:"假若我碰上了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我是能够回答得好的……"这个回答说明,有些学生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知识上,而是靠碰运气。为什么学生会对学习产生这样的观点呢?
我们研究了学生的知识和教师的提问方式,看出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而对较强的学生提出的总是难问题。这套"办法"造成的结果是,当学生一听完教师面向全班提出的问题后,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谁来回答的。有一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学习上没能力"的牢固概念。既然教师平时很少向这些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形成这种想法呢?这些学生和全班学生都形成了固定的想法,例如,拉伊萨在各门学科上,包括俄罗斯文学在内,都只能学到"三分"的程度,就连拉伊萨本身也习惯于这么想了,教师对这一点也是深信不疑的。如果偶而给拉伊萨打了一个"四分",那么她多半是感到"不自然",而不是体验到满足和欢乐。?
我们分析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就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的问题(即培养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的问题),提到校务委员会上进行讨论。我们揭露了上述缺点,促使教师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体教师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认为在苏维埃学校里,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的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满腔热情这种必不可少的品质。没有这一点,缺乏对学生的知识的真心诚意的关注,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热烈的学习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