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老子》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在所著《淮南子》一书中记录了一则消息: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处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处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处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人间训》)

    这是对老子思想福祸无常观点的最精彩诠释。此后,老子的格言被发挥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民间流行观念,它不但时刻提醒着那些执政者、成功者和富贵者们不要肆意横行而必须多少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分寸,同时也极大地鼓励了失意者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致陷于绝望。

    庄子曰:“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顺其自然,虽说未必能把喜怒哀乐置之度外,起码可以保持心态平衡。

    梁启超也说过:“安常处顺,以为社会一健全分子,以徐徐发达,人尽能之,岂待我辈!”梁某的改良主义思想从宏观上看不可取,仅为社会进步的权宜之计,但这句话中的“徐徐发达”不失为良言。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尊重历史过程,迟早会达目的。可见,顺其自然,安世处顺,无论是道家,还是改良主义者,都已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之谈。

    古时有一位贤者叫许由,尧帝仰慕其名,想将天下让给他。许由对尧帝说:“鹤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说完便离去隐居了。这句话意思是说,凡事不必求多,只要具有一个够维持正常生活的环境就行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是古人对随遇而安的解释。意思是说,人遇到事情时,会本能地有所反应,事情过后又恢复原来的安静。当进而不进,是自暴自弃;应退而不退,是不知自量。

    古语说:“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纵观古今历史,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顺时驭势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相对立,它的含义是,要按照变化了的、发展了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

    物质条件的获得,物欲的满足,不要无限制地追求那些不现实的、得不到的东西。正如卢梭所说的那样:“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痛苦了。”一切理想都要植根于现实这块肥沃的土壤中。

    所谓顺应客观,淡然恬然,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敢于正视矛盾,认识现实,但又对现实生存环境和理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持乐观豁达态度。生活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太多可选择的机会,同时也给人们精神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顺应自然、泰然处之,会在你失衡时,甚至绝望时为你调节心态,重建人生信念,塑造新的自我。

    好事有好事的缘(条件),坏事亦有坏事的缘(因素),万事随缘,就是实事求是。

    古之得道者,处于困境仍然充满希望,处于顺境亦乐观向上。因为他们明白逆境和顺境都是事物发展中交替出现的必然规律,就像春和夏、风和雨要彼此交替出现一样。

    所谓自由,就是要求自己不被任何欲念支配并将这种欲念控制自如,从而达到不受任何约束的悟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方能自在地控制自己的欲念,达到理性的升华。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的生活必然受着各种欲念的支配与束缚,过着没有丝毫自由的日子。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