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回访梁家河(3)



    离开的时刻是痛苦的,他这才体会到了什么是依依惜别。那时经过努力,村子里已经通了电,也修了一条能够行走手扶拖拉机的道路。县里以先进知青的名誉破格推荐他上清华大学。临别的那天晚上,他心情沉重地主持召开最后一次支部大会。他把自己想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了周全的安排和叮嘱,最后指定由年轻有朝气的石春阳代理村支部书记。说完了这句话,大伙都不作声。他发现大伙的眼里都闪着泪光,顿时鼻子一酸,自己的眼前也模糊了。

    整整7个春秋,梁家河的小米南瓜和烈日严寒,终于把一个文弱的少年养育锻炼成一条思想成熟、意志坚强的陕北汉子。他感谢梁家河,感谢延安和陕北。在这小小的山庄,他不仅读完了父亲推荐给他的那一大箱子经典书籍,更精读了“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句却是更加深刻丰富的大书。此时此刻,当他伸出那满是老茧的手同人们一一握别,他实在是恋恋不舍呀。第二天,告别的时刻,坚强的汉子哭了,全村人也都哭了。老支书久久地拉住他的手不愿意松开。他也舍不得松开呀。他心里对自己说:今生今世,无论走到哪里,你同这个村庄的深情永远不能割舍。

    眼下,当人们走进这孔窑洞,望着那张悬挂在窑墙上的离别时的合影,仿佛又看到了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坚强的汉子,他同这个养育了自己更是锻炼了自己的生活熔炉般的村子的深情,他的整整7年的艰辛而多彩的青春年华,依然随着人们的记忆而铭记在这里。人们还把他离开后陆续写给村民的信,把他1992年回来探望乡亲们的照片,包括他引用的诗人贺敬之《回延安》的诗句和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书写放大了悬挂在村部的墙上。他住过的窑洞成了村里人的自豪和骄傲。已经80多岁的房东吕能有老汉终日守在窑门口义务为人们讲述往事……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这里起步成长的少年,日后成为了一位对国家民族有担当有贡献的杰出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知识青年插队锻炼的收获。作为两万多北京插队知青中的一员,他成为了知青群体的骄傲,更是延安人民的骄傲。

    笔者当年也曾经有幸在陕北农村插队并担任村支部书记,此后又在延安工作多年。多年前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遥远的电话,是他熟悉的声音。他亲切地唤着我的名字,语音依旧是那样的和气沉稳。他说:“培元,有件事请你帮我办理,就是我们梁家河扶贫的事,村里时常为一些具体的事情来找我,我看你还是把我们梁家河村当成扶贫的承包村吧。全面地做个规划,从根本上统筹解决长远致富和发展问题。”“好吧!我一定办好!”我痛快地答应了,此后一包就是4年。我同村干部们一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做了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同村民们一同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加以实施……我这次回访,就是应老支书和村干部们的邀请而来。柏油路一直通到村子里。看到如今富裕文明的村貌,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我想告诉当年那位励精图治的英俊少年,从前那个初步变了面貌的你们的梁家河又上了一个发展的台阶,一个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世人面前。乡亲们都盼望你再回来看看,看看山村的巨变,看看人们的生活,你一定会感到高兴的。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