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要时时创新(20)
时间:2023-05-01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米切尔自幼体弱多病,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当他从剑桥大学毕业以后,由于身体不好,无法到企业就职,只好留校,在微生物教研室找了一份为学生实验课做准备的工作。 他每天为学生准备实验课。同时也在考虑自己应该另外研究些什么。 在他上小学、中学时,所谓生物学不过是捕蝴蝶和蜻蜓。但是,人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生物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比微生物还小的病毒。病毒究竟是生物,还是物体,已经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只有将病毒机理揭示出来,才能揭示这一生命之谜,这成了当时的普遍看法。米切尔明白,蝴蝶和蜻蜓是生物,但无法想像病毒也是生物。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或蜻蜓的切片,就能看到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膜。但是病毒没有细胞膜,就是用电子显微镜看,也仍然看不到。或许,细胞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米切尔认为,没有细胞膜的东西就不能算是生物,只有细胞膜才是生命现象的关键特征。 他想,如果要研究,最好选择一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例如: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人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变成胎儿,然后又长大成人的?很多人因患癌症而死,那么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要吃饭、呼吸,那么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又是怎样转化为能量的呢? 他想,在这些课题中,我可以解决的课题是什么?研究大脑一定很神秘,从卵到人的变化也非常有意思,查明致癌原因意义也十分重大。不过研究这些课题必须和其他医生合作,自己一人是无法承担的。只有体内能量的生成机制这个课题可以自己一人从事。 米切尔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研究课题。于是他又去查有关文献,了解该课题在世界科研前沿的最新动向。结果他了解到以下情况:人类摄人的米和面包到体内后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变化过程中,作为热释放出来的能量,其大部分都贮藏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中。这种磷酸化合物又是怎样生成的呢?似乎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追寻这一答案。 他们普遍认为,磷酸化合物生成的时候,肯定要经过一个中间物质x。他们正全力寻找这个中间物质。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领域却发现,细胞膜上有钠泵机制。钠泵利用磷酸化合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钾离子摄取到细胞内,使细胞内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离子组合。 米切尔没有做实验,只是在脑子里反复地思索:许多人都在查找这个中间物质,化学我不在行,又缺少实验经验,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从技术上说,我都没有条件去发现这个中间物质。要战胜他们,必须想出一个他们还未发现的方法来。 一天,他像平时一样,踱到研究室顶棚上吊着的木制风扇下面,呆呆地想起来。也许他眼前出现了荷兰风车的景象吧,总之,他突然来了灵感:细胞膜上的钠泵利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如果水中的氢离子代替钠离子通过钠泵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概钠泵会往反方向转吧。钠泵如果往反方向转,不就可以产生能量,形成ATP了吗? 消耗电能,转动电风扇,使空气流动,产生风。另一方面,风又可以带动风车,风车又产生电能,电风扇和风车的关系与米切尔的设想是同样的道理。 他的结论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被一路分解下去,最后与氧结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使水成分中的氢离子被转移到膜外,当它再次转移到膜内时,就会使钠泵发生逆转,同时生成磷酸化合物,也就是体内能量的根本ATP。 1961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设想。发表后,他盼望着有谁对自己的设想感兴趣,然而却没有出现任何反响。 在大学当实验助手的合同已经到期,如果不能升为助教,就不得不离开大学。在大学这几年,他只是拼命思索,没做过什么实验,手边只有《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篇论文。他也曾把这篇论文提交给大学,希望得到助教的职称,但大学以“该论文缺乏实验上的支持,空想成分大”为由,退了回来。这时,他已经40岁了,失去大学工作后也无法到私人企业去就职了。 他不愿意再去求人,于是回到农村,把自己闷在父母留下的几间房子里。他把放东西的小屋改造了一下,建成了自己的“研究所”。他一心想通过实验来证明“ATP是钠泵逆转时产生”的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