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最不像诗人的诗人(2)
时间:2023-04-21 作者:叶倾城 点击:次
所以,他不焦不虑,不紧不躁,平和地、安安静静地,过着小日子。
我因此有两个想法:
一是,最好还是要成功。
人难免要从高峰往下掉,都说爬得高、摔得重,却忘了一件事,爬得高的人,掉到地面上的速度也比较慢。你已经在地上粉身碎骨,他还在空中,可以笑看风云。只有千金的人,一次挥霍就已赤贫,有千万金的人,几千次一掷千金,不过是从大富到小富。
第二就是:要让自己掉得舒服一点儿。
有姜淑梅奶奶六十之后才写书,有褚时健八十还东山再起,也有龙应台,年轻时候写《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直写到中老年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
但大部分人做不到,总是年轻时候极尽风流,然后……往下掉。昭和棋圣吴清源也必须退役,艳冠天下的茜茜公主也得年老色衰,何况作家这种手工匠人:技能与体力都在衰退,但还保持着审美力,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行了,清楚地感觉到被读者抛弃,怎么办?
所以,自杀是很常见的出路,三毛、三岛由纪夫、海明威都是先例;活着而一直不开心,抱怨时运不济的也多得是,比如曹禺,二十几岁就写了《雷雨》,之后一直因为自己写不出来而痛苦,说自己是“没水了”——没有墨水、又不能换囊的钢笔。
也许,汪国真这样的“掉法”,也蛮好。有人读诗,就写写;没人读,就写书法;名字像开了瓶的香水,越来越淡,但没关系,只要还能嗅到一点点,就还存在着,就能混到饭吃,而且是体面的饭。他的书法,好坏不论,就像年轻一代作家开发周边产品一样,都是追求更大的边界效应。而他在这过程中,自得其乐。
很遗憾,他只活了五十九岁,以现代社会的标准,算是英年早逝。我觉得,如果他活到六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也会这样,带着微笑,每天练两个小时字,平和地、安泰地,任自己继续老去。
据说有灵魂的人,必须承受灵魂里的刺,任何心平气和的日子里,对他/她都是折磨,不能容忍自己过着这么灯熄火消无余的日子。
但是灵魂,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蛮想有机会这样过老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