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不是最好的新海诚,但一定是我最爱的新海诚(2)
2023-03-26 网友提供 作者:大燮羽烈王 点击:次
开头是小铃芽在“常世”中寻找在大地震中失去的妈妈,并碰到了一个和她妈妈长得很像的人,到了结尾我们知道小铃芽在“常世”中遇到的那个人就是未来的铃芽。未来的铃芽抚慰着小时候因为失去妈妈而悲伤并想要赶紧找到妈妈的自己,把妈妈给她做的椅子给了小时候的她,并让小铃芽笑着走出常世,迎接未来,然后形成了一个时空闭环,或者说是时间钳形攻势(什么tenet)。 当然最后草太说的话也表明了这一点。 其实这不就是新海诚在311大地震十年后对观众,尤其是日本观众的抚慰吗?过去纵然美好,我们失去这些固然悲伤,但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沉湎于悲伤,终究有一天我们是要走出去面对生活的,永远不要沉湎于过去,向前看,那才是你未来的所在。 新海诚,很亚撒西啊(从君名开始就已经亚撒西了,都是he结尾而不是类似之前作品的刀子,本以为他相信了爱情现在来看他不仅相信了爱情,他想用这种he表现出他的温柔)。 (311大地震影响了后续许多日本电影创作者的创作)这么一梳理故事真的不差,那么最后反映在叙事上怎么就差了一口气呢? 首先,最逃不掉的就是这一部的爱情线,这也是最近大家狠狠地展示攻击性的地方 那么我们就该要聊聊爱情线了。 好多人都说这一部突兀的爱情线让叙事拉了胯,甚至有人说新海诚别惦记你那B爱情线了。诚然,这一部的爱情线确实突兀,我一刷完和朋友讨论的时候也这么觉得。 因为你前半段啥爱情线都没整,后面突然开始爱情了,大家集体一脸懵逼可太正常了,甚至爱情成了最后女主行为的动机。我一经常和我讨论电影的朋友都吐槽——你俩都没认识几天咋就死去活来了? 这次爱情线设置确实为许多人所诟病讲真,我第一遍看的时候看到后面扯上爱情都给我整乐了,和同行的几个朋友直呼这才是我熟悉的新海诚啊!我就知道新海诚你会搞这么一手!同行的朋友Q则直接对同行的朋友Z说:谁说这电影没有爱情的(起因是Z看之前跟我们讲听说这一部新海诚没怎么讲爱情,不过想想人也没说错,确实重点不在爱情上)。 能让我这么反应,而不是第一时间跟着他们的感情线来实现一种情绪上的共振与波动,就已经说明这次感情线出了问题。 那我为什么又说这次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电影看起来时间很短,但实际上时间并不算特别短(不要忽略他们这几天是24小时天天在一起的,这搞不好比一些现充谈恋爱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加上中间的几次互救性命生死之交,辅助于吊桥效应,日久生情+吊桥效应,这他妈不喜欢才有鬼了。 所以影片到最后女主会喜欢男主并作为行动的动机确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且江南老师在他的知名小说作品里《上海堡垒》中阐述过这样一个理论,大意就是说,有的人喜欢上另一个人,可能是一辈子,可能是在一个瞬间。 所以这个爱情线对我来说是他们必然会达成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这次爱情线表现又如此突兀呢? 简单来说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海诚这一次在他的作品里,不再如之前的作品那样是以情感作为支撑全片的骨架,以一种强烈的情感来牵引着观众的情绪(最典型例子就是《言叶之庭》和《天气之子》),而是将情感拆开打碎糅合进全片的每一处之中,不再如之前那么能明显的感知,但后劲更大。况且这一次新海诚在情感上不仅仅拘泥于爱情,还要亲情,亲情又从中分出了很大的一部分,因而让人感觉爱情这一次的比重没有那么大了。 其次,我认为是男主的形象/视角的缺失所导致的。以往新海诚的作品,双方的视角其实都是不可缺失的,在描述少年少女们的情感时是处于一种“双视角”的双向叙事,或者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双向奔赴(最典型例子就是君名)。但在《铃芽之旅》中,这种双向奔赴则无法构成。我们只能看到女主奔赴男主的过程,而看不到男主奔赴女主的过程。为何?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男主变成了椅子,虽然椅子很可爱,甚至我一个奇怪的二刺螈朋友说很涩(?),但是因为变成了椅子以及他的“萌物”属性,我们潜意识里很难把它和男主联系起来,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吉祥物”来看,因此一些细节或者说只有人才能有的细节,我们很难注意到,或者说根本关注不到。不过我认为新海诚应该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后面连续蒙太奇补充了男主视角,但可惜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