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做自我心态的主宰(2)



    对此,拿破仑·希尔补充道:“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通过自我暗示,可以使意识中最具力量的意念转化到潜意识里,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洒到潜意识的土壤里,并在成功过程中减少因考虑不周和疏忽大意等招致的破坏性后果,全力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如果你能够通过想象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杰出者。

    描绘自己的心灵地图

    “思维”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目前多半用来指某种理论、典范或假说。不过广义而言,它是指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观点。我们的所见所闻并非直接来自感官,而是透过主观的了解、感受与诠释。

    无论是面对自我,还是面对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方式。例如说,在人类的思想行为中,有“五大基本问题”:

    1.我是谁?

    2.我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3.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4.我能改变吗?

    5.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做?

    延续这五大问题,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该怎么去认识世界、进行自我行动。所以说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对待自我、对待世界的态度。思维可以说是对于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的一个认知缩写——无论这个认知正确与否。

    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地图。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的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信息。思维也是这样,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到了一处陌生的地方,却发现带错了地图,结果寸步难行,感觉非常尴尬与无助。同样的道理,若想改进缺点,但着力点不对,你将徒然白费工夫,与初衷背道而驰。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奉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哲学。但问题在于方向错误,“地图”不对,因此努力便等于浪费。唯有方向(地图)正确,努力才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才有可取之处。我们常常嘲笑“南辕北辙”的人,却不知自己也会在错误的心灵地图的带领下犯着同样的错误。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思维不仅面对世界,还面对自我,那么心灵地图大致上也可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关于现实世界的,这是我们的世界观;另一个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我们的认知中衍生而来,所以说,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

    自我是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所以我们行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应该不断地完善与进步,要随时随地来完善我们的心灵地图。

    打个比方,现在无数的城市旧貌换新颜,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有人使用三年前的地图,恐怕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道路,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目标了。地理如此,时空如此,何况人心呢?许多人,他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挫折,甚至感到迷失了自我,就在于他们仍然使用着过去的“心灵地图”,仍然按照旧有的生活轨道在向前走,他们不知道这幅地图其实早已需要修改了。

    其实,我们的思维从童年就已开始发展,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自我思维方式,形成了一幅表面上看来十分有用的心灵地图。我们要按这幅地图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

    但是未必有了心灵地图,我们就保证会有正确的行动。如果这幅地图画得很正确、也很准确,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我们打算去某个地方,就知道该怎么走。如果这幅图画得不对、不准确,我们就无法判断怎么做才正确,怎样决定才明智,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假象所蒙蔽,因为这幅图是虚假的、错误的,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

    我们不能一辈子就带着永远不变的“地图”,我们应该不断地描绘它、修改它,力求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前人诗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我们必须要下功夫去观察客观现实,这样画出来的“地图”才能尽可能准确。但是,很多人过早地停止了描绘“地图”的工作,他们不再汲取新的信息,而自以为自己的“心灵地图”完美无缺。这些人是不幸的,而且是可怜的,所以他们多半有心理问题。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修改这幅反映现实世界的“心灵地图”,要不断地获取世界的新信息。如果新信息表明,原先的“地图”已经过时,需要重画,我们就要不畏修改“地图”的艰难,勇敢地进行自我更新。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