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永葆激情,用热忱创造奇迹(2)



    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那会需要一年。这中间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正是因为他那无与伦比的热忱。战败的奥地利人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称赞这些跨越了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他们不是人,是会飞行的动物。”拿破仑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的行动中,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打了六场胜仗,缴获了二十一面军旗,五十五门大炮,俘虏一万五千人,并占领了皮德蒙特。

    在拿破仑这场辉煌的胜利之后,敌军中的一位奥地利将领愤愤地说:“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简直一窍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拿破仑的士兵也正是以这么一种根本不知道失败为何物的热忱跟随着他们的长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著名将军博伊德有一句名言:“我们发现,在很多重要的战役中,成败的关键在于:一方是全身心地投入,而另一方却不够专心致志。”

    英国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曾经有一次身逢险境,他叹息道:“如果我现在告别人世,你们一定会发现,我的心头刻着四个字‘给我军舰’。”

    法国英雄圣女贞德凭着一柄圣剑和一面圣旗,外加她对自己使命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法国的部队注入了即使国王和大臣也无法提供的热忱。正是她的热忱,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身上蕴藏着怎样的力量,那会创造何等的奇迹啊!然而,正如野马只有脱了缰奔跑时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力一样,人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

    伦敦有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伦敦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刻有他名字的纪念碑,上面写着:“本教堂和本城的建造者,克利斯托夫·雷恩长眠于此。去世时他已年过九十,这么漫长的一生,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活着。”

    这些纪念碑所纪念的这位建筑天才,他一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却总共为这个城市建造了五十五座教堂、三十五座大厅。一次,他为了修复伦敦的圣彼得大教堂,特意去法国观摩巴黎的建筑。在卢浮宫前,他感慨道:“要是能够设计出这样宏伟的建筑,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他所设计的汉普顿宫、肯星顿宫、德鲁里兰剧院、皇家交易所和大纪念碑等建筑物,都展现了他举世无双的才华。他把格林威治宫改造成了海员的休憩之地,并在牛津设计建造了许多教堂和学院。在伦敦大火之后,他又为整座城市提出了新的规划方案。而他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就是圣彼得大教堂,他为这件作品倾注了三十五年的心血。克利斯托夫·雷恩活到了九十多岁,晚年身体仍然非常健康,但其实他年幼之时却体弱多病,一直让父母很不放心。这样的身体条件,却能拥有那样不可思议的力量,正是由于他那无与伦比的热忱。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在美国人的天性和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一种对自己的理想与使命锲而不舍的信念,一种近乎狂热的执著。这种品质在赤道附近的国家一般是看不到的,在伦敦交易所大厅里你也看不到,甚至在五十年以前,它还没有出现。但是,由美利坚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民族的影响,这种在这两个国家非常普遍的心理—也就是这样一种信念: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他必须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忱都投入进去—现在这种信念已经在更多的民族当中传播开来了。从前,这种品质只是少数伟大人物才具有的禀赋,而现在它已经成为那些优秀民族的民族特性了。

    热忱,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才把自己的外衣都锁入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

    著名演员加里克的话正是对这种热忱的绝妙注解。一次,当一位事业不太如意的牧师问他,是借助什么力量才把听众牢牢抓住的时候,加里克回答:“你跟我不一样。你虽然宣讲的是永恒的真理,你自己坚信不疑,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你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我呢,虽然我自己知道我说的是一些虚构的、不真实的东西,但我说的时候却像我从灵魂深处都相信它们一样。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