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学习选择之道(8)
时间:2023-03-11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虽然一生仕途坎坷,被流放蛮荒之地生活贫困,甚至被严刑拷打、几乎丧命,他依然自得其乐,微笑接受,不改他顽皮、快乐的天性。他童心不老,苏辙说他晚年写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败之气。”因为他以心理上的年轻,抵消了生理上的衰老;他心源不死,因此,生活之水长流;他才华卓着,根本不用去忌妒别人,所以,他不因妒火中烧而伤神;他胸怀宽广坦荡,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一切得失、荣辱都视同儿戏,一笑了之,所以人们都非常喜爱他。他的乐观心态影响到他的创作,所以,看他的作品都感到了一种旷达豪迈之感。苏轼博学百家,善于广采博引,并不为一家之见所障目,而是取众家之所长,化为己用。他的乐观心态又帮助他扬弃众学之糟粕,所以,乐观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表现,使他成为独异于众的,在厄运面前亦能引吭高歌的乐天派诗人。林语堂先生称他是“一个快乐的天才子”,或许就是这样乐天、幽默的性格,使他成为无可替代的苏东坡吧!伟人的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山不过去我过去 有一位着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很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原因出在,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打混摸鱼,宁可被开,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干么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的巴结呀!你有一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于是就讲了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老和尚带着他的四十个小和尚在山谷里讲经,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小和尚说:“师父,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老和尚对他的弟子们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归宁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老和尚又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了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学生说,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那个老和尚,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叮当的人物,而他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这个才是顺应环境的自然选择,会解决你许多困难。 位置最低 有一个青年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着他,觉得怀才不遇而又牢骚满腹。夏天有一次他乘同学家的渔船出海,才使他一下子茅塞顿开。 同学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打了20多年,看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青年人心里十分敬佩。 青年人问他:“伯伯,您每天打多少鱼?” 他说:“你不知道,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只要不是空手回来就可以。在我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了供他读书,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现在他毕业了,又找到了饭碗,我也没有什么奢望打多少了。” 青年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是够伟大的,滋养了那么多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青年人不敢贸然接茬。 老人接着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青年人一下子愕然了。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从容不迫,能悟透世事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