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姐姐”的文化解读(2)

  当然,即便不考虑上述因素,代沟也会阻碍母子之间除表达感情以外的其他内容的交流。

  而姐姐不一样,她既有母亲的对象性,又有从母亲身上剥离出来的工具性,而且没有互相理解上的代际困难。这就让姐姐在已经脱离原有家庭(比如嫁人、远行)之后,仍然是弟弟或妹妹心理情绪的“垃圾桶”。在姐姐面前,你可以“安心”地做一个“孬种”,因为在彼此认同的关系里,你有资格永远长不大。

  关于姐姐的抒情文艺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姐姐的出现几乎都是回忆性的,人们似乎总不能在共处的时候认识到姐姐的价值。姐姐在人生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时候,都是人们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人们在那个互动过程中感受温暖、感受关怀,但往往没有回馈意识,而是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姐姐之于自身的意义,只是进入了人的潜意识,直到心智成熟之后,遭遇精神上的困惑时才会被调动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作品里对于姐姐的一切真情实感,本质上都是功利性的。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