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无名》:艺术与商业“共频”的先锋试验(上篇)

  程耳,何许人也?

   这位年少成名、江湖神隐的46岁导演,在《无名》闯荡春节档前,恐怕只在电影业内如雷贯耳。

   但大众层面,对他知之甚少。

《无名》:艺术与商业“共频”的先锋试验(上篇)

程耳

  很惊喜,《无名》能有这样的胆量,勇闯春节档,也给沉寂多时等待回春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从“炮灰预定!”到“会是黑马?”

   鉴于程耳导演以往票房表现和题材限制,各路预测机构在《无名》上映前,纷纷给出了几乎垫底的预测。

   3.5亿的票房预测,预售开启前,《无名》已然成了春节档的“炮灰”预定选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无名》以小体量在春节预售中一路领跑4天,甚至比《流浪地球2》更早预售破亿,最终交出了1. 5亿的票房预售成绩单,让各路预测机构大跌眼镜。

   《无名》带来的鲶鱼效应,让春节档预售成为一场厮杀,有豆瓣知名影评人评价《无名》犹如“蚂蚁雄兵”。

   自此,《无名》不再是春节档“炮灰”预定,取而代之的更多议题是,“《无名》会是黑马么?”

   而程耳仿佛在用他所写的《无名》主题曲歌词回应:“不妨再等一等”。

   “炮灰”OR“黑马”,不妨再等一等。

   在春节档厮杀中,《无名》显得从容不迫。

   一如刚开始的电影宣发,别的电影都在狂轰乱炸,抢占宣发时机和阵地,唯有《无名》每次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把跟观众有来有往的“互动”暗藏在海报或预告中,却意外引发一波波热议。

   不紧不慢,甚至被网友戏称为“耳里耳气”的宣发,给了《无名》独特的气质,反而在春节档显得更引人注目,成功勾起观众的兴趣,最后都体现在了《无名》漂亮的预售成绩单上。

   《无名》不按套路出牌,以一种先锋试验的方式开启了春节档的历险。

   2.程耳的“变”与“不变”

   一直神隐的程耳,因为七年磨一剑的《无名》,走入了观众的视野。

   程耳是集编剧、导演、剪辑于一体的鬼才导演,毕业作品《犯罪分子》就让他在业内名声大噪。但年少成名的他,却产量很少。

   对电影,他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不随波逐流做量产的爆米花电影,一直坚持走强烈个人特质的品质电影路线,酷爱非线性叙事方式。

   在《无名》GQ的采访中,程耳那句“我不会让狼狈被围观”,让人格外动容。

   不用明说,2017年《罗曼蒂克消亡史》仅1.22亿的票房,俨然成为程耳导演生涯永远的刺痛。

   程耳在和鲁豫采访中笑称,家里的狗,太太取名“大麦”,说明她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虽然她没说。

   程耳用一种真诚的自我调侃,在阐述着理想主义的导演,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中所遭遇的困境和阵痛。

   看似无用,然而努力并不会白费。

   除了无法给投资人满意的票房,《罗曼》其实给予程耳的有很多。声称已经进入演戏最后一个阶段的梁朝伟,因为看了《罗曼》很是喜欢,称没有想到国内有导演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他也想拥有这样一部独特的电影,便欣然答应出演《无名》。

   程耳对作品近乎强迫症的高要求,是他导演生涯中难以改变的习惯。《无名》用了2台地表最强摄影机阿莱65,满足他对于电影高品质的要求。

   不变的是,程耳还是不爱试戏,挑演员很大胆,且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程耳在《无名》上映前接受鲁豫的采访时提到,自己并不认识王一博,仅因为一张他的照片,就找来黄磊帮忙约王一博面聊,一个下午的面聊时间,就让王一博成为《无名》第一个敲定的演员。这个选择,让今天的程耳自己都感叹,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程耳谈到,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演员的年龄层次其实偏大。很少接触这样年轻的演员。选择年轻演员,也是程耳在做出改变。《无名》不仅有梁朝伟、周迅、黄磊等老戏骨,更有王一博、张婧仪等年轻的面孔,吸引了更多年轻影迷的关注。

   一如在《无名》宣发前期还酷爱纸媒宣传的程耳,后期已经欣然接受直播卖票的方式。

  “直播没链接嚒?”已经成为了程耳的一个梗。

  在“变”与“不变”中,程耳交出了《无名》这份答卷,等待市场的验证。

   3.艺术与商业的“共频”



作品集无名影评
相关文章: